九日山:天竺高僧译经3年,至死未能回国

九日山:天竺高僧译经3年,至死未能回国

2017-02-22    04'50''

主播: 雨热

116 3

介绍:
眼前这些环抱如钳的山峰,就是九日山。岧峣峥嵘的山峰,位于泉州市西部的南安丰州镇境内。    镌刻在巨岩悬崖上的摩崖石刻,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们大多是祈风石刻,这是中国绝无仅有的瑰宝,见证着古代海上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被称为“海交勒石无双地”的九日山祈风石刻,以宋代石刻居多,计有宋刻60方,元刻6方,明刻9方,清刻1方,无纪年题刻1方,共计77方。    当年,晋江在九日山下浩荡东去,波通外海。一艘艘海船从这里扬帆起航,远涉重洋——也会最终从遥远的异域回到这里。    祈风仪式大多在山下的延福寺举行,祈愿那些即将远航的海船一帆风顺;有关仪式的记载,就铭刻在山间的石壁上,留下不朽的记录。    宋元时代的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出入泉州港的商船,夏季御西南风而来,冬季逐东北风而去,一年两度,熙熙攘攘。    延福寺内,檀香缭绕,鼓乐喧天;晋江江面,舳舻相衔,帆篷如云。正如史料中描述典礼情景时所说:“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    遣舶与回航,一方方石刻,讲述着绵延千年的海交盛况,印证着岁月风雨中的海上繁华。    但九日山的历史,远比祈风仪式更为久远。山中有一方光洁平滑的青石,名叫“翻经石”,传说就是1500多年前,天竺高僧拘那罗陀翻译佛经的地方。    拘那罗陀汉名真谛,是佛教东传中国的历史上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齐名的四大译经家之一。    公元548年,渡海来到中国的拘那罗陀,抵达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见到了笃信佛教的南朝皇帝梁武帝。    在南京,年垂五十的拘那罗陀亲历了“侯景之乱”,目睹六朝金粉之地如何在兵燹中付诸劫灰。    他不得不一路南下,经福州辗转来到泉州,成为历史上在泉州弘法的第一位域外高僧。在泉州,层峦叠翠的九日山成为他生命中的栖息地。他在这里翻译了《金刚经》。    “翻经石”的一侧,有一方“一眺石”,那里视野开阔,足以远眺山下江海的浩渺烟波。    在乡愁的折磨下,译完佛经的拘那罗陀决定挂帆远去,返回祖国。但海上的风浪让他漂泊到了广州——他最终在那里长眠,至死也未能回到魂萦梦牵的祖国。    三年花开花落,三年译经时光,拘那罗陀在九日山度过的三载岁月,为这里的异水奇山平添一抹瑰丽,为后世留下一缕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