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治久安之道

第三章长治久安之道

2018-09-24    03'56''

主播: Jo.H

172 0

介绍:
各位亲爱的家人早上好!美好的一天从诵读《道德经》妙解开始!感恩! 第三章 长治久安之道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妙  解: 不崇尚贤能,使百姓不落入忌贤害能的恶性竞争。 不标榜何为珍贵稀有之宝,百姓就不会起窃盗之心。 不炫耀各种会让百姓起欲贪之事物,人心就不会混乱。 所以有道的圣人其施政的重点会着重在——让百姓能虚心学习、常怀感恩心,让百姓内心富有,腹饱、身康、心安。教导百姓淡化自我、不凶悍,但要有骨气、有道骨。常引领百姓返璞归真,不要学那些世智辩聪、长养欲望欲贪。使那些喜欢世智辩聪、喜好耍心机的人,能起惭愧心而不敢胡作非为。 用道法自然、顺天之道而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妄作非为,自然民风纯朴、治安良好。 导读: 本章内容常常被误读,老子也因此被扣上“愚民”、“轻民”的帽子,其实这完全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第一层谈的是对“名”与“利”的应持态度。老子奉劝为政者不要过分去刺激人们的名利之心,而让人们陷入追名逐利、恶性竞争的漩涡,使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第二层具体谈“圣人之治”,其中“志”“知”“智”三个字的理解应该是:“志”,即心志,即欲念、贪求之意,而不是“志向”;“知”与“智”都是耍心机的意思。理解了这几个字,老子的几句话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