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身心灵与道合一

第十章身心灵与道合一

2018-10-02    07'48''

主播: Jo.H

163 1

介绍:
各位亲爱的家人早上好!美好的一天从诵读《道德经》妙解开始!感恩! 第十章 身心灵与道合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柔致,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妙  解: 你能身心对焦,与道合一,片刻不离吗? 你能心平气和、身心柔软,像婴儿一般……天真纯净吗? 你能清除心灵污垢、毒素,让心灵恢复清净、光明、无染吗? 你能用无为的方法来治国爱民吗?(无我无私、不扰民、不制造对立冲突。) 你能说话柔软、动作柔和、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吗? 当你明白生命实相、通达宇宙真理,你能做到大智若愚吗? 当你体道、悟道、行道,渐渐就会做到道的特征特性:只是默默地生化万物、养育万物。 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 能长养万物,但又不去主宰。 这就是所谓的玄德。 《道德经妙解》精讲摘选 第十章身心灵与道合一 心灵净化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我们有形的身体污垢,要用清净的水来冲洗。我们这个无形的心灵如果沾染了很多的污垢(名利心、贪心、嗔心),一样是需要净化、要清洗。 孔子是不讲迷信的,他在《大学》开宗明义提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让我们清楚了解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方向要清楚,当你身心静下来之后,你才能够做深度的思考,做深度的判断。 虑,讲的都是有定、静、安之后,才能够做深度的思考判断,这时候智慧才会逐渐出来,不是一般人用习性冲动所能够达到的。因为你渐渐有智慧,你思考就会朝向正确的方向。 你想明明德于天下,那你必须要好好的从你能够做到的开始做起。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家人,善待周遭的一切。 你要修其身,必须要正其心❤,你的心一定要正。一定要诚心诚意,不要欺骗自己,不要欺骗别人。如果你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还在强辩的话,你到后面注定会失败的。你要对宇宙真理、实相要正确清楚的了解,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地之道,什么是违背天地之道。 当你正确清楚了解之后,你自然的知道,原来宇宙的法则是这样,原来生命的实相这样,原来我们都有清净的良心,把我们的良心开发出来,当你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了悟生命实相之后你就自然的会从你的良心出发来做,这个跟你官位大小无关,而是在于你的认知、你的心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