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馨香的麦粒

【为你读书】馨香的麦粒

2016-08-20    10'09''

主播: FM1985646

138 6

介绍:
周末的早晨,在鼓楼东北角广场看到人们围成了几堆,出于好奇,我也凑了前去。原来人们在争先恐后地买青麦和碾珍。望着馨香的青麦和碾珍,思想的闸门哗地一下拉开,脑海中顿时溅起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涟漪。 六月,微风荡漾。麦香裹着泥土的气息拂面飘来,风里洋溢着浓郁的馨香,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到来。六月,麦子还高扬着头颅,在浓情的和风中,散发出诱人的醇香。那深厚的、绵长的、朴拙的泥土与生命的醇香,就是麦香。这是故乡记忆中的香,醉人而悠长,我仿佛嗅到了架着柴火的锅灶里溢出的新麦面馒头的清香。 随着日头一天天暖和,立夏、小满、芒种、夏至,青涩的麦苗开始向上生长出青青的籽粒。麦粒虽然青绿,可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味道清甜爽口。晚上放学了,为生产队放马、放牛的时候,常常用手撅来很多青麦,然后拔些枯芨芨或干柴草,点燃柴草,将青麦放在火上烧烤,麦子烧熟后,用手搓下麦粒,轻轻吹去黑黑的烟灰和麦壳,那小小的手掌中便剩下晶莹碧透冒着热气的麦粒,一粒粒放进嘴里,眯上眼,细细咀嚼,那味道,别提有多神清气爽,至今想起来仍是馋的直咽口水。有时候偶遇晚上村中放电影,还要将口袋装得满满当当,作为看电影时的夜宵。 这种麦香,即便大人也抵挡不住诱惑。每每这个时候,从自家的地里,割上一些未成熟的青麦穗,放入锅中蒸熟,然后用手去搓,从麦穗中搓出麦粒。再用簸箕簸去麦壳和麦芒,直到剩下颗颗晶亮剔透、似如碧玉的麦粒。那一颗颗麦粒在簸箕内跳跃着,滚动着,舞蹈着。将麦粒放到石磨上去碾,碾出后麦粒就变成小麻花一样的条状。这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碾珍”。将青菜、黄瓜凉拌,再炒上茄子、辣子与碾珍掺匀,这样,一道时令美味就做成了,这样的香味,会飘过整个夏天,整个童年,甚或一生一世…… 记忆中父辈是用镰刀割麦的。炎热的夏天,人们大汗淋漓挥镰割麦的时候,为了割起麦子干净利索,常常在磨刀石上将镰刀磨得非常锋利。为的是割麦时图个干脆,也可在同样的时间里多割麦田。就这样,头顶着火辣辣的日头,把自己的身体弯成一把镰刀,挥洒汗水,把麦子的忠诚一边收割,一边议论未来的憧憬,毫不掩饰祖先给我们的梦想。 蛙声沸腾的夜晚到来的时候,忽然从记忆深处跃出了两句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因为这个时候,离麦熟已经很近了。从田陇上走过,随意掐一个麦穗,放在手心揉一揉,便知离收割还有多长时间了。每当这个时候,想坐了就随便捋一把草,垫到屁股下面,就地一坐或躺下,望着星星闪烁的眼睛,在天空中找着三星、牛郎织女星、北斗七星等,想着麦的心事,心想着今年麦收后又能做好多的事了。晚风中,阵阵麦香扑面而来。 月光如水的早上,趁着凉意,离天亮还早,早起的人们便已经到了地上。尽管看不见人影,但从声音的位置却能判断出是张家还是李家。听着嚓嚓嚓的挥镰声,就如一首首丰收曲,那曲中诉说着农人们一年的辛劳。吃过午饭,麦秆的水分被日头晒得差不多了,有的干脆晒干了,便就地从中抽出几株带穗的麦秆,将摊开的麦子捆成捆,然后再拉运到打麦场上。就这样,直到飘荡着馨香的麦粒归仓。 这种麦香,在感情上,和农民是融为一体的,诗人海子曾把它称为“粮食中的粮食”。粮食是海子定义幸福的要件。家乡的人们麦收后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将新麦磨成的面粉,做成馒头,献在家中的主位,敬天、敬地、敬神灵。七月十五,祭奠祖先的时候,也总是要蒸上热气腾腾的馒头与祖先共享。而且在第一时间,向祖先通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那馨香的麦粒,浸透着父辈们数不清的汗水……那馨香的麦粒,是牛拉着犁头犁出来的…… 那馨香的麦粒,是夏日里母亲用镰刀割出来的……那馨香的麦粒,是麦场上父亲用木锨扬出来的…… 就这样,我们三餐与麦香不离不弃,沉浸在麦香中幸福地成长,一天天长大,直到永远…… 时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行走在田间,极目四望,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荡漾,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新麦的馨香,顿时充满了沁人心脾的凉爽与芬芳。麦熟时节,乡村热闹而喧嚣,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灵里摇晃,再次呈现出暗藏已久的神性。 (作者: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