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精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直播精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2016-09-23    56'02''

主播: FM1985646

529 8

介绍: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听起来就很不现实。 不论是父母,爱人、子女或是朋友,都只能在你的生命里占据一小部分。没有人知道你的世界自始至终都发生了什么,怎样的寒彻心扉,怎样的激情似火,怎样的成熟蜕变,怎样的表里不一……全世界,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路过了自己的全部的世界:有的话,将所未说,回头想想,才理清了当时的思绪;有的事,不愿面对,时过境迁,才能坦诚的面对自己。 所以,从题目看,个人将它定位在基于现实的浪漫主义小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男人,这么感性的用第三人称,描述了种种爱情故事,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文笔细腻又通俗易懂,在你认为是用大白话讲故事的时候,忽然,内心就会莫名的被揪了一下。原来,华丽的文字更多的是吸引我们的眼球,而真诚的表达才更容易准确地击中内心。 现实生活里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爱情世界里没有永远的错与对。 作者尽量不加个人的评判,只是陈述事情本身。但是,无论故事的结局是聚或是散,总是流露出淡淡的感伤,这种悲情从作者的灵魂深处流泻出来,浇灌在每个故事里。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座城市,时间俯视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 沙城就是一个人的记忆。 如果将这段文字描绘的景象做个滤镜效果,能想到的应该是黑白,或是复古吧。为什么记忆就不能有光线灿烂的画面?即便最后物是人非,初见的瞬间不也应该是美好的吗? 一般先提出分手的,都是先追求的那一个。 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和朋友交流,验证这句话正确率较高,不过也许没有这么绝对。热的良导体,总是凉下来也是最快的。慢热的懒懒的人,习惯一种状态往往不愿意主动变化,心思变得到也会慢一些。 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和你刚见面,两个人就互相吸引,莫名觉得是一个整体。之所以叫反向人,两人运气总和相加是一百,你占得多,他(她)就占的少了。 从你出生起,这个人就与你休戚相关,而你们永远都在看不见的战场,争夺着定额的运气。 这句话应该不是在说一见钟情吧,一见钟情并不是基于对这个人多面的了解,不容易长远的走下去。 让我想到的是工作前在“裴家桥小学”实习遇到的事情。班上孩子莫名喜欢我,一个叫“叶子”的姑娘还送了我一本书。她说,之前有一个数学老师,和我一样高,差不多的年纪,不仅和我长得非常像,连脖子上的两颗痣都一模一样,说话声音很像,语速也是非常快,同学们都喜欢她。我很有兴趣,赶紧追问这个老师怎么几天来都没有看到,得到的回答是——她得了癌症,去世了。小孩子的话也许当不得真,我特意又问了班主任,那个中年女教师没有多说什么,讳莫如深的扶着眼镜,笑着看着我点点头,说:是,很像…… 这么年轻的姑娘就去世了,真是让人很惋惜,她,会是我的“反向人”吗?我们共同的运气,都被我夺来了?那么,我是不是应该更好的活下去,将原本属于我们俩的运气用好,不能糟蹋浪费了其中一个的牺牲? 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很多人对初恋有着难以名状的情节,这和我们初涉人世,不够成熟有关吧,所以大部分的恋情都无法开花结果,最后无疾而终。第一次虽然可能造死作,虽然心智不成熟,却也是最不设防的。人总是在第一次感冒发烧后,调动了防疫系统,下一次面对病菌也就有了抵抗的经验,难受会有,不再慌张,知道整个过程也就那么回事了。只有第一次,各种敏感,焦虑,烦恼会集中涌现,“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形容的太贴切不过。待到过尽千帆,心已安然,回首往事,往事如烟,他已不再是你的从前。 你的长相决定了他人对你的态度,他人对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性格,你的性格决定了一生的路。 这个三段论就是:长相决定命运?不是性格决定30岁以后的长相吗?对此,我保留观点。 只要愿意打开,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一个人的文章同样就是在和他对话,或者说,是他将大脑打开了一个小口子,允许你去参观、了解。好吧,和张嘉佳交流的很愉快,有机会,会去南京他开的饭店——在你的全世界路过,捧个场,吃一顿,而不仅仅是门口路过了。 文/杨宝宝漫谈(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49c8a2c4d6a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