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奖得主: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

中国诺奖得主: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

2023-01-12    04'41''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6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节目的主人公你不一定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他的伯伯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我马上要为你带来的就是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的故事。 科学的进步除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效的新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当一种辅助研究的高效工具出现,整个科学界乃至人类社会往往都会登上一个新的高峰。就如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打开了观察微生物的大门、望远镜的创造让我们能够探索宇宙一样,钱永健研发的新工具——绿色荧光蛋白,也让生物化学家们拥有了和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的研究利器。绿色荧光蛋白就好像是细胞内的一盏明灯,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微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使其发光更强更稳定的钱永健也被誉为“点亮了生物学”的科学家。 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形状呈圆柱形,就像一个桶,负责发光的基团位于桶中央,因此,绿色荧光蛋白也被形象地比喻成一个装有色素的“油漆桶”。装在“桶”中的发光基团对蓝色光照特别敏感。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会吸收蓝光的部分能量,然后发射出绿色的荧光。利用这一性质,生物学家们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来标记几乎任何生物分子或细胞,然后在蓝光照射下进行显微镜观察。对生物活体样本的实时观察,在绿色荧光蛋白被发现和应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因为传统的荧光分子在发光的同时,会产生具有毒性的氧自由基,导致被观察的细胞死亡,这叫做“光毒性”,而绿色荧光蛋白的光毒性非常弱,很适合被用于标记活细胞,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生物研究的效率、促进了该领域的科学进步。 1962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在水母身上发现了这种荧光蛋白,但是当时的下村修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荧光蛋白后来竟然成了深入揭示生命奥义的重要工具。绿色荧光蛋白被发现20多年后,才有人将其应用在生物样品标记上。1993年,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成功地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使得除水母以外的其他生物也能产生绿色荧光蛋白,这不仅证实了绿色荧光蛋白与活体生物的相容性,还建立了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基因表达的基本方法。至此,生物研究的一场“绿色革命”揭开了序幕。 钱永健则是绿色荧光蛋白研究最后的接棒手。绿色荧光蛋白原始状态下发光不稳定且光效很弱,需要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才能用于实验观察。钱永健用随机诱变的方式来改造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靠着从大量增殖中挑选突变的方法,钱永健团队创造出了发光更亮更稳定的绿色荧光蛋白,使得生物学家们免除了做繁杂的PCR和蛋白杂交分子实验才能追踪转基因是否成功的困扰。绿色荧光蛋白现在成为了生物化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是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下村修、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和研究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明天的留学声节目我会继续为你分享钱永健家族精彩有趣的故事,不要忘记下载百利天下教育APP,持续收听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