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奖得主:“病秧子”的学霸之路

中国诺奖得主:“病秧子”的学霸之路

2023-01-14    04'47''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6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是钱永健故事的最后一期,我们将一起了解他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钱家在父辈是“学”字辈,到了下一代就是“永”字辈,之所以父母给幼子取名钱永健,是因为他在小时候患有哮喘病,并且因为病情严重,他几乎很少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外出玩耍。但也就是因为钱永健在家中百无聊赖,他才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自家地下室的小实验室里。钱永健从小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化学,会在家中做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有的时候要做的实验太危险,还要从地下室挪到院子里的野餐桌上来做。甚至有一次,他和哥哥胆大激进的实验炸坏了家里的乒乓球台。每当回忆起幼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行为,钱永健都感慨自己能够顺利长大真的是福大命大。 作为天才少年,16岁的钱永健就进入了哈佛大学读书,20岁的时候便从哈佛毕业,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但是本科的学习并不能让钱永健感到满足,他对于学校设置的化学课程不满意,觉得学习的内容颇为无趣。于是本科毕业后,钱永健选择追随大哥的脚步,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理学博士。当然作为学霸,钱永健无论是在哈佛还是剑桥都是奖学金拿到手软,是让父母和钱包都踏实的靠谱好孩子。 在博士期间,钱永健的主要工作是找到能够更好的追踪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染料。兼具化学和生物背景的钱永健,在多次失败后终于发明出了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钙离子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因此,钱永健的这一发明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成像技术。1981年,29岁的钱永健成为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一名教授。在伯克利的八年时间里,钱永健研究组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发追踪钙离子和其他的离子更好的染料,可谓是自己超越自己的经典之作。新型的钙离子指示剂比钱永健之前研究的指示剂亮度要高出30倍之多,并且特异性更好;与此同时,钱永健发表的关于新型钙离子指示剂的文章是学术界百年老刊《生物化学杂志》历史上总引用率第六高的文章,目前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了2.2万次,钱永健在学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可以说,钱永健的学术成就远不止于让他获得诺奖的绿色荧光蛋白改造。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诺奖得主,钱永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有两项开创领域级别的重大科研工作,一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钙离子荧光成像染料,几乎今天每一个做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学者都要感谢这项发明;二是下一代测序(NGS)的关键技术,这对于神经生物学领域是颠覆性的学术研究。钱永健是集生命科学之大成的科学家,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方法,他的名字出现在超过160个美国专利中,并且经常是第一发明人,但他会慷慨得把自己的成果与其他科学家分享。钱永健还与人联合创办了三家生物技术公司,为自己的博士后提供合适的工作,可谓将教育家的师者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钱永健的优秀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更不离开自己的探索与努力。他的好奇心让他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纳跨学科的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学术成果。希望正在收听留学声的你也可以在学习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长。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下周的留学声我们将继续走进诺奖得主的精彩人生,收获更多思考和启发。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