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位诺奖得主: “诺奖井喷”为什么会发生在日本?

亚洲首位诺奖得主: “诺奖井喷”为什么会发生在日本?

2023-02-25    04'4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1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到2001年,在整整100年时间里,日本只有9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从21世纪开始,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突然获奖提速,共有20人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几乎一年一个。而且这些奖项也都集中在含金量较高的自然科学领域。这一现象被称为日本的“诺奖井喷”。为什么会出现“诺奖井喷”呢? 首先,是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科研经费充足。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研的政策,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1971年,日本政府提出,把70年代研发经费占当年GDP比例为3%作为发展目标。1975年达到了2.15%,80年代后就已经稳定在2%以上。从2005-2015年,这10年的研发经费平均达到GDP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尽管日本GDP多年来没有增长,但由于日本人均GDP的基数一直很高,长期维持在4万美元左右,因此能够为科研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 研究人员能够从大学、企业或国家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为他们安心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而且,由于日本企业独有的终身雇佣制度,大部分人都不太急功近利,所以更能专心投入到研究中去。也正是由于这种保障,所有的研究者都享有更多的研究“自由度”。 其次,日本一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在我们的讲书栏目《东京传》中讲到过,早在江户时代末期,江户成年男性市民的识字率就达到了70%以上,远高于同期的其他国家。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的均一化,偏僻乡村都拥有与大城市同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 家庭内也重视读书的氛围,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今后投身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福井谦一就曾在《直言教育》中提到,在他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书籍,对他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日本重视基础研究。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是著名大学的毕业生,这些大学多属于研究型大学,本身就重视基础研究。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指出,日本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是由于知识的长期积累,是通过积累基础研究、大力培育人才获得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指出,在生物工程领域,虽然日本与美国相比有相当差距,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则有一些地方领先于美国。 而且,从国民性格来看,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的确非常适合于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这种做事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有个有意思的例子,在日本有位名叫村岛孟的老人,50年来只做一碗米饭,人们非常喜欢吃他做的饭,但他每天只做一点,需要排队才能吃到。据说一碗米饭甚至被卖到了500元,被称为“煮饭仙人”。这也足见日本人的匠人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的科研精神,再加上学校的引导和社会的保障,日本才会涌现出大量的科研人才。同时吸引着众多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实现科研梦想,让日本也成为了最热门的留学国家之一。如果你也对日本留学感兴趣的话,欢迎留言和我咨询!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