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诺奖得主:智障儿子带来的终身课题

残疾诺奖得主:智障儿子带来的终身课题

2023-03-15    04'54''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21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1994年,大江健三郎作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登上了瑞典文学院的领奖台。诺贝尔奖给大江健三郎的颁奖词是:“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味。”这个“人生百味”,可能对大江健三郎来说,更复杂,也更苦涩一点。因为他最出名的作品《个人的体验》,便是讲得他与残障儿子大江光的故事。 可以说在大江健三郎的人生中,有两件事对他影响极大:一件是青少年时期近距离地目睹了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这让大江成为了坚定的反战人士;二是残障儿子大江光的出生,让大江健三郎的家庭关系变得非常的微妙。在《个人的体验》中,主人公鸟的孩子患有和大江光一样的疾病,一出生就面临着脑组织外溢、头盖骨先天性异常的考验,甚至一度生命都危在旦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鸟开始了一场痛苦纠结的内心之旅,他一度逃避面对自己的残疾孩子,甚至想要放弃治疗,让孩子慢慢死去。但是在小说的结尾,鸟却作出了与智障儿共生的决定。这部小说不仅给了主人公鸟一个积极正向的解决,也帮助大江健三郎从因婴儿诞生而陷入的困境中真正走了出来。 因为大江光特殊的身体情况,大江健三郎开始进一步思考残疾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一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方式,可谓是这个社会良知的标尺。大江健三郎因为家有残障儿的关系,对社会的体察更多了一层深度。大江曾坦言自己的写作和思考很多就来自和残疾儿子的相处:“我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超越现实的东西的思考,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与残疾儿童的共生去发现并得到确认的思考。”一方面,大江认为现在的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宽容不足;另一方面,大江觉得我们既要对残疾人予以关怀,又要足够尊重他们。 大江健三郎曾拿自己与儿子相处的片段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家里人都有事无法送大江光去残疾人职业培训福利院,只能大江健三郎放下工作送孩子去。下了电车后,大江光突然癫痫发作,这还导致他大小便失禁。但即便在这种情况,大江光依然坚持要去学校。一路上,大江健三郎希望搀扶自己的孩子一下,但大江光拒绝了他,“光轻微地、却很坚决地扭了一下后背,摆脱了我的臂膀。就这样,一直到残疾人职业培训福利院,我也没能扶他一下。” 大江健三郎从此明白了,虽然自己的残疾儿子可能会在正常的生活场景中遭遇种种的困难和不便,但是他们的内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其所能地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残障人士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关注却不干涉他们自立、自强的愿望。 也许正是大江健三郎和家人对大江光的耐心包容与支持,让他们发现了大江光身上的闪光点:大江光对于声音非常的敏感。从这一点出发,最终启发了大江光在音乐上的天赋。现在大江光已经可以识别莫扎特的任何作品,只要听上几个拍子,就能找到正确的匹配。这些成长和变化,足以见证大江健三郎的父爱和坚持。一只天生残疾的雏鸟,在大江健三郎和家人的呵护下,现在也能自由地翱翔在自己的天空了,这样有爱的故事让人深感动容。好的,大江健三郎的故事就为你介绍到这里。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