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名家: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

诺奖名家: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

2023-06-05    03'56''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0 1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今天要给你分享的诺奖得主是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其实丹尼尔•卡尼曼并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是心理学家出身,曾经荣获过多项奖章,包括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心理学学会颁发的心理学终身贡献奖,等等。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位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卡尼曼的跨领域研究,他把心理学融入到对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从而开创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行为经济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把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卡尼曼,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和卡尼曼一起获奖的是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史密斯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所以说,无论是卡尼曼的行为研究,还是史密斯的实验研究,对于经济学而言,都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卡尼曼获奖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他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的确如此。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利益驱动,并且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之上。这种“理性人”假设的分析架构长期占据了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但是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认为人类的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做出的预测大相径庭。换句话说,人类的决策和判断往往受到许多心理偏差的影响,哪些心理偏差呢?比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选择效应等等,这些偏差让决策变得并不理性。 举个例子,你明明知道吃汉堡吃炸薯条对身体不好,但还是决定吃,因为你觉得吃一次两次没什么大不了,不会对身体有特别大影响,有点过度自信。再举个例子,一个人工资涨了100元,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如果降薪100元,那他肯定感觉非常不舒服,因为人生来厌恶损失,也就是说,损失的痛苦要大于获得的快乐。如果你丢了10块钱,那可能要用捡到20块钱才能弥补。 正是这些心理偏差影响了人们的决策,导致最终人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卡尼曼认为,人脑由两套思维系统驱动:一套是直觉性的,反应更快但更容易犯错(System 1);另一套是基于理性、分析和逻辑的,但需要专注,反应也更慢(System 2)。这两套系统相互作用,让我们能全面理解自己是怎样作出选择的,以及为什么这样选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人类理性和非理性决策的内容,可以读读卡尼曼的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一起了解了丹尼尔•卡尼曼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他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贡献。那么卡尼曼还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学术成果呢?明天的节目里我会继续为你分享。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