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辗转于多家企业的诺奖得主江崎玲于奈

名校系列:辗转于多家企业的诺奖得主江崎玲于奈

2023-06-19    04'16''

主播: 百利天下留学

170 0

介绍: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截至今日,我已经为你介绍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诺奖得主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数都是大学里的研究人员。而今天的主人公江崎玲于奈,则是一位辗转于多家企业的“打工人”。 1925年,江崎玲于奈出生于日本大阪,他的父亲江崎壮一郎是一名建筑学家,家境不错。小时候的江崎被留声机里播放出来的音乐所感动,于是就萌生了自己也想成为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的愿望。虽然他的求学过程没那么顺利,甚至中考失败了,但通过后来的发愤图强,江崎最终考进东京大学,并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 1945年,在那场著名的“东京大轰炸”中,江崎正在上大学,他所住的宿舍也受到了波及,被烧毁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空袭事件几乎毁灭了整个东京,经历了这种场景的江崎,萌生了复兴日本的想法,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后能从事日本复兴的工作。 1947年,江崎从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制造真空管的小企业—神户工业。但由于公司经营不稳定,他很快就跳槽去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在这里,江崎成为一名研究半导体的技术人员。在制作半导体时,他注意到,如果材料锗中含有很多杂质,电流就会反向流动。一开始,中国助手以为是自己的实验出现了错误,所以才会测量到教科书里没有写到的异常电流。但是江崎觉得,教科书里的内容不一定全部正确的,也许是教科书错了呢,所以他继续进行实验。彻底调查原因。最终,江崎发现了异常的负阻现象,即在某个临界点之前,电压增加的话,电流也会增加,但到了这个临界点之后,即使电压增加,电流也会减少。 这种负阻现象,能够用于开关、振荡和放大领域,工业价值非常高。江崎在理论上证明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并成功制作出了隧道二极管,后来也被叫做江崎二极管。 1957年,32岁的江崎凭借这项成就获得了期待已久的博士学位,48岁时,他与美国加埃沃和英国约瑟夫森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后,江崎从东京通信工业辞职去了美国IBM公司。在沃森研究所开展接下来的研究实验,并在这里取得了划时代的发现。1970年他提出了半导体超晶格理论,并在国际半导体物理学会等场所发表了超晶格理论。从1984年前后开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始在论文中大量引用他撰写的一系列论文。 1998年,江崎获得第14届日本国际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创造和实现人工超晶格晶体概念,为新的功能性材料的发展做出贡献”。获得该奖项的人很多都成为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所以,江崎目前仍被认为可能成为诺贝尔奖二次获奖得主。 当然,除了他丰富的研究所工作经历,在江崎的职业生涯中,他还多次担任大学的校长,比如他曾在1992年至1998年担任筑波大学的校长,为筑波大学的教育改革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明天的节目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筑波大学吧,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