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豪:冰雪运动的未来

张嘉豪:冰雪运动的未来

2023-07-22    06'03''

主播: 无境深蓝BetterBlue

8642 55

介绍:
大家好,我是张嘉豪,我与无境深蓝一起,用声音为你讲述蓝色星球的故事。 2022年2月,北京作为历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在全世界面前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同时也将冰雪运动推上了新的热潮。无论是一“墩”难求的冰墩墩,憨态可掬的雪容融,无论是“丝带飞扬,连通世界”的冰丝带,还是蜿蜒于山峦之间的雪如意,无不给人留下了极为惊艳的印象。 然而喧嚣过后,当我们放眼世界,全球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剧,全球变暖趋势日益严峻。高温热浪下,冰雪正在逐渐消融,那么冰雪运动又将何去何从? 为了确保雪上项目公平顺利地进行,国际上的重大冬季赛事都会采取人工造雪这一适应性策略 。相较于自然雪,人造雪的可控性更高,具有雪层单一、性状稳定的优点,更能适应不同项目对雪质雪量的要求。据了解,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首届采用人工造雪措施的冬奥会。此前在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地举行的冬奥会均大量采用人造雪,其中平昌冬奥会的人造雪用量达总使用雪量的9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造雪也是人们应对天气风险以及全球变暖冲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它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滑雪场地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滑雪季节长度为例,若仅依赖自然降雪,98%滑雪场的滑雪季节长度低于59天;若结合人工造雪,78%滑雪场的滑雪季节长度可超过100天。 然而机械造雪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也不容小觑。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造雪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人工造雪主要使用“雪炮”式造雪机,它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喷出,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而造雪所需的机器包括水泵和压缩机、空气装置、管道和雪枪,都需要长期接通电源和水源,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源。这些都很有可能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例如供给水源的人工水库或蓄水池会影响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利用,甚至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等。另外,在使用机器“压实”人工雪道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土壤霜冻,破坏植物结构,阻碍植物生长。 另一方面,人造雪自身也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比如人工雪融化得时间比自然雪更长,这将会延缓植物生长;为了提高雪的质量而加入到人造雪中的化学或生物添加剂可能会改变土壤性质以及植物物种组成,这也是可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的因素之一。除此以外,人造雪的生产还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洪水风险或破坏流域,而雪炮在夜间工作的噪音也会对当地的野生生物造成伤害。 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这是否就意味着滑雪场地成为了“环保杀手”的代名词呢?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滑雪运动同样是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受害者而并非制造者。如果气候正常,滑雪场能够主要依赖自然降雪,就不会存在过度消耗水资源、能源等危害环保的问题。 如今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人工造雪作为一种适应性战略所带来的益处和劣处都十分明显。为了尽可能减轻人造雪给环境带来的额外负担,我们需要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工造雪技术更趋于环保。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造雪设备100%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将雪 “循环利用” 的策略,实现了优质、绿色的人造雪。在“冰雪热”的影响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奔赴雪场尝试冰雪运动。因此,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滑雪场,这需要他们在雪场建设和运营上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滑雪运动所追求的也正是“适应环境、回归自然”,相信对所有滑雪选手和滑雪爱好者来说,大家更盼望看到的是通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让雪场不再需要过度依赖人造雪,也让冰雪运动的未来不要随之消融。 深蓝拾光,让这个海洋,以声音和光影,陪伴你的每一夜。 这个星球,70%以上的面积是由海洋覆盖的。希望今天我和无境深蓝的分享,让你对这个蓝色星球有了更多了解。我是张嘉豪,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