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欧宁:不要羞于谈论乌托邦,我们需要激发想象力的另类视野

26. 欧宁:不要羞于谈论乌托邦,我们需要激发想象力的另类视野

2021-09-24    95'04''

主播: 问题青年Wonderers

366 3

介绍:
我们和欧宁老师从他正在创作的新书《乌托邦田野》聊起,探寻过去两百年里不同地域的社群实践是如何落地的,如何看待它们的意义和遗产,以及我们今天为何要谈论乌托邦。 【本期嘉宾】 欧宁 | 艺术家、策展人、作家 【本期主播】 Lisa | 问题青年主播 【本期介绍】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如何抵达理想的生活? 当我们不满足于主流的叙事时,便开始寻找替代性的方案。有人在城市中改造社区或营建社群空间,以此改善公共生活,增进人与人的联系;有人移民乡村,回归农田,探索远离工业文明的生活;有人开辟荒野,自给自足,构想和实验人类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又是一个乌托邦啊”,远观的人似乎总是能“一眼看透”并“一语道破”。于是,实践者心知肚明 —— 被贴上乌托邦标签的同时,TA的社群实践恐怕会被忽略不计。 齐泽克说,“乌托邦在今天不应该被理解为它最古老的那种意思,就是理想的社会,也不应当被理解为你能够实现所有欲望的社会。它不是无边的想象(free imagination),而应当被理解为当现实逼迫你去想象一个出路时候的构想。” 我们为什么羞于谈论乌托邦?什么是乌托邦?历史上的乌托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想资源?欧宁老师从他正在创作的新书《乌托邦田野》聊起,梳理了十八世纪以来的乌托邦实践的脉络,谈论了在我们今天乌托邦构想的意义。 *访谈的部分内容被整理为文字稿发在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上(9月24日)。 *播客32分的口误:应该是1837年(说成了1847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及随后爱默生(说成了爱迪生)等人发起的波士顿布鲁克农场。 【收听指北】 从关心城市问题到关心乡村问题 5:24 10年前,拍摄城中村及贫民窟的纪录片《三元里》和《煤市街》。 6:42 城市贫困社区的问题实际是农村问题,如果不是农业破产,农民不会跑来城市。 7:10 选择在安徽黄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做「碧山计划」的项目,是乡村建设,也是共同体实验。 挖掘乡村建设和社群实践的历史经验,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8:35 清迈艺术家的「土地计划」。 9:58《天南》文学期刊的创刊号《亚细亚故乡》。 13:01 探索十八世纪以来的乌托邦实践:泰戈尔在印度的乡村建设、中国民国时期的乡建运动、六七十年代「返土归田运动(Back-to-the-land movement )」这个背景下,北美地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出现的一些嬉皮公社、生态村和理想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y)等。 17:55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曾有许多激进的乌托邦实践可以落地:纽约「欧内达(Oneida)」社群实行群婚制,美国震教村(Shaker Villages),奉行独身主义。 乌托邦的定义与污名 27:46 乌托邦的定义是一种替代性方案(alternative),当问题和危机出现时,人们开始探索和想象另一种可能性。 29:06 乌托邦一词源自托马斯·莫尔著作《乌托邦》,他同时开创了乌托邦文学。乌托邦文学和实践中往往有共有财产和教育实践。 32:12 不同时代的危机不一样,乌托邦想象也不一样。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人道主义危机,19世纪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赤贫危机,20世纪越战期间,都曾有大量的乌托邦实践。 34:29 人们不愿意谈论乌托邦的原因,一是觉得乌托邦是乌有之乡,二也有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政治空间不允许谈论。实践者不喜欢「乌托邦」,因为实践理想社区并不是创造乌有之乡。 38:22 超大尺度的乌托邦曾有许多灾难性的失败。 39:51 “前马克思共产主义”。 43:4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新村运动。 49:23 在今天谈论乌托邦是有意义的,无需害羞和回避,它能拓宽我们对“共同生活的想象”,我们应该去拥抱这些拓展经验的部分。 49:40 「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一词能表达在历史上人们共同生活实验的社群的关联,但它不是共产主义(Communism),有明确的界限。 乌托邦不应以成败论 57:24 罗伯特·欧文的新拉纳克村和新和谐村实践,新和谐镇的失败,及其为美国留下的重要的遗产:公立图书馆和公立学校制度。 1:06:01 乌托邦不应以成败论,关键要看是否创新、具有持久的历史影响力。 1:08:59 我们需要重新阅读法国思想家傅立叶。 欧宁谈今天的实践 1:13:15 今天的乡村建设和十九世纪、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在落脚点、政治空间、工具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20:59 现今城市空间中的共同体、共居实验需要警惕资本主义与组织学,保持它们原初的本质。谈Workface 和706空间。 1:26:26 商业可以是中性的。商业背后有正义的价值观时,会带来良性的影响力。中国缺少商业知识分子。 【延伸阅读】 关于欧宁 1969年生于广东遂溪。90年代创建独立音乐团体“新群众”以及独立电影团体“缘影会”。2004年与艺术家曹斐创办了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另类文化艺术工作平台“别馆”(Alternative Archive) 。2006年离开广州迁至北京,2008年至2010年担任现代传播集团《周末画报》创意顾问及邵忠基金会总监。2011年创办《天南》文学双月刊并任主编,同时发起“碧山计划”。2016-20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学院教授“中国城乡研究”与“策展实践与地方营造”两门课程,同时主持山东省烟台市广仁历史街区的活化项目“广仁计划”。2019年,他获选担任波士顿艺术、设计与社会研究中心(CAD+SR)2019-2020年研究员,2020年成为高级研究员(2020-2021年)。2020年开始他重新进入声音研究领域,主持和策划一系列声音艺术工作坊和展览,包括“地方音景:苏州的声音地理”(苏州寒山美术馆,2020-2021年),“村声工作坊”(苏州容春堂,2021年),“原音计划”(太原长江美术馆,2021年)。 欧宁曾受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邀请拍摄纪录片《三元里》(2003年),受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邀请拍摄纪录片《煤市街》(2006年),在世界各地展出、放映并被收藏、研究。连续策划三届大声展(2005年,2007年,2010年),并为伦敦蛇形画廊在伦敦巴特西电站策划了声音艺术的展览项目“唤醒巴特西”(2006年);曾担任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Benesse大奖评委(2009年),日本横滨国际影像节评委(2009年),2011年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策展人,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委员会成员(2011年),第22届米兰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电影节评委(2012年),里斯本建筑三年展Debut大奖评委(2013年)。 播客中提到的乡村建设项目和社群实践: [1] 《乌托邦田野》主要是对十九世纪以来发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社群实验和乡村建设进行田野走访和阅读研究,目的在于为今天收集和剖析历史经验。第一篇“乌托邦乡愁”是对这个田野研究项目的概述,虽不属书稿正式内容,但可了解此书的提要和框架。目前已经写到26万字,部分章节已经发表于《单读》、《天涯》、《今天》等杂志及澎湃新闻。豆瓣合集名称为“Utopian Field”。 [2] 《在世界达到完全幸福之前,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提及日本农托邦、半农生活等实践),欧宁,豆瓣日记,2021 [3]《又是一个乌托邦,你也许会说。是的,但它有所不同》(提及恩厚之夫妇的进步教育和乡村建设计划“达廷顿实验”),欧宁,豆瓣日记,2020 [4] 《我的生命并非无用。我在自己的时代前面走得太快了。》(提及罗伯特·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的地方实验),欧宁,豆瓣日记,2020 [5]《新冠恐慌之后,小地方、去中心、低成本、亲自然的互助社群会是一个选择吗?》(提及每逢大危机爆发之后,总有人去探索不一样的生活,于是有了一波又一波的乌托邦实践:英国工业革命的人道灾难,驱使清教徒到新大陆去建立“人间天国”;美国因为首次经济危机而导致的“1837年大恐慌”,催生了无数社群主义实验;越南战争危机引发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Back-to-the-Land运动;中国在民国时代军阀分权割据的“乱治”下,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而过去三十多年来激烈的城市化进程,则让“返乡”成了一个新的尝试。),欧宁,豆瓣日记,2020 [6] 《乡村乌托邦:清迈的艺术实验》,欧宁,微信公众号「牛院」,2014 [7]《天南》(01·创刊号·亚细亚故乡),主编:欧宁,出版社:广东省文联,2011 [8] 《乌托邦》,[英] 托马斯·莫尔,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 【本期音乐】 András Schiff - Invention No.13 in A minor, BWV 784 Philippe Rombi - Dans la maison (Thème) 【Logo设计】Sam 【后期制作】王黎子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