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故事【2】我用10分上北大—两件重要的事

成长的故事【2】我用10分上北大—两件重要的事

2017-11-10    07'55''

主播: 骄傲的傲品德的德

1099 7

介绍:
书接上回。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我用10分逆袭考上北大的故事,其中提到了有两件事情对我影响至深,这篇文字就和大家分享出来。 第一件事情,是关于敬畏。 高三放寒假的时候,数学老师留了一大本高考数学模拟卷,总共15套让我们做。那个假期没有几天,腊月二十八放假,正月十五还没过就要回去上课了。我们班当时被称为“火箭班”,高手云集,班级排名基本上就是全校排名,所以当时差劲的我在班里处于倒数的位置。出于对强者们的敬畏,我心里默认大家都会在假期努力把这套卷子做完,那我这种被碾压的“学渣”更要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所以我在假期拼命完成了那套模拟卷。虽然我的胃病还没有好彻底,虽然那年冬天家里的暖气烧得特别差(经常裹着棉被做题啊),虽然也有不会做的题目,但是我能保证每一个题目、每一个细节我都阅读过、思考过、分析过,不明白的地方和犯错的地方也都标记在了卷子上。 开学了,有意思的事情也发生了。第一节数学课,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拿出你们的卷子。”我一看同桌,做了8套卷,嗯?我有点惊讶。难道不是应该尽力完成的吗?再看看后面的2位学霸,做了9套!做了6套!居然都没有我做得多!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固执的非要钻牛角尖,在课间偷偷的翻了班里几十个学霸的卷子,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做完!后来回想这个事情,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并不是说我多做了几套卷子就有了后来逆袭的故事,而是想说,很多时候我们做成一件事情正是出于敬畏,我们“敬”重强大的对手,我们又“畏”惧承受不起的失败,这就组成了“敬畏”二字。往往越是不愿失败的人,越会审慎而行。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鼓励。 这个鼓励的故事是来自我高中的班主任,一位非常细心的化学老师。我自从上初中之后,就没有和老师交流的习惯,主要是出于天生面对长辈的腼腆。上了高中也一样,三年时间都没有和老师们有太多沟通。但是在高考前两周,我的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只说了一句话,“从你最近的进步趋势和中考成绩来看,你是一个大考发挥型选手。”一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像是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整个人咯噔的一下,被唤醒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对!你就是一个发挥型选手!你最近状态正佳,在最后的考场上一定要展现最好的自己!同时,我在心里也做了一个决定——在高考出分之前,我不会把班主任对我的评论告诉任何人,就像是要把这强心剂憋在心里,一鼓作气。 而就在高考那两天,这个强心剂救了我。第二天上午的科目是理综,下午是英语。下午进考场前,我遇到了我们高中同班的大学神。我当时很多嘴的上去问了大学神一个问题,“神,生物最后一题答案是啥啊?”神开始了他顺畅的讲解,然而我越听越不对,越听越觉得自己和神的答案完全相反。要知道这道题可是一个10多分的连续填空啊!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完了!理综完蛋了!我傻呆呆的立在了高考考场的楼门前,就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传来了班主任的那句话——你是一个大考发挥型选手!于是就是这针强心剂,关键时刻唤醒了我。我强忍着内心的纠结与悔恨,调整好状态,走进了英语的考场。 后来,高考出分那个晚上,当我听到查分热线那端报出的理综破天荒的281分的时候,我怀疑了很久是不是点错了准考证号——原来神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我更庆幸的是,我的英语并没有受到影响,正常发挥拿到了接近140的分数。现在回想,依然让我感到庆幸的是班主任的那句话。那是一句在此后很多关键时刻都能让我清醒,给我力量的一句话。正是因为这剂强心剂注入的足够深刻,我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讲台上,无论是面对几十人,几百人,还是几千人,我从没有怯场过,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发挥型选手。于是,就有了我经常对学生说的那句话,在很多关键时刻,70%靠的是积累,30%靠的是发挥。谢谢我的老师,谢谢她给了我至今收到的最奏效的鼓励。 写到这里,我用10分上北大的故事也接近了尾声。不免俗套的用一句话做个总结:对我来说,出生时候自带的10分固然重要,但没有668分背后的故事,再多的10分也是徒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