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逃向我们自己

茨威格:逃向我们自己

2015-04-27    07'36''

主播: 玉裁不解字

21397 1366

介绍:
世界正变得单调。近年来旅行,虽说每次也都算痛快,但内心总有这种强烈的印象,总为世界变得单调而感到有些不安。在外在的生活方式上,一切都变得更加千篇一律,一切都被拉平成一种统一的文化模式。各民族特有的风俗磨灭了,服饰单一化了,礼俗国际化了。世界各国越来越显得交相渗透,人都按一个模式忙碌着,城市也越来越显得一模一样。巴黎一多半已美国化了,维也纳已布达佩斯化了,就是说,文化特质中的细腻芬芳日益消散,色彩日益加快地凋泯,于是从油漆剥落的表层下,就显露出来这机械化工厂的钢灰色活塞,这世界的现代机器。 …… 既然我们认为抗争是没有用的,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逃,逃向我们自己。既然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挽救个性,那就只有从自身做起来保住个人了。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其最高境界就是永远自由,做人的自由,做事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自由本义上的自由。我们的责任是:一要活得更自由,也更自愿地向别人承担义务。别人越是倾向单调、单一、呆板,我们各式各样的个人兴趣就越是撑入智慧的天空!这样说并不是炫耀,并不是夸张!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对这一切表示轻蔑;这些现象也许确实有更深的意义,是我们所不理解的。 我们是从内心去划分,而不是从外表;不是只看穿了同样的衣服,受用了新技术带来的各种舒适,没有在今天的差别中去拼掉自己,愚蠢软弱地去跟世界作对。我们要活得平静,活得自由,不大喊大叫、不引人注目地去适应社会的体制。但在内心,要有自己最本真的爱好,要保持自己固有的生活节律! 不傲慢地不屑一顾,不放肆地掉头而去,而要设法去注视,去认识。然后对不该归我们的,就胸有成竹地拒绝;而我们不可缺少的,就胸有成竹地拿来。如果对这个越变越千篇一律的世界,我们打心底里就不接受,那我们就算实实在在有了一个坚实的天地,一个永远超出于一切变化之外的天地。我们就会有力量,对一切分散、拉平嗤之以鼻。 大自然变化着,使丛山大海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永远塑新自己,但大样子不变。爱神还会玩她花样繁多的游戏,艺术还会活在存在形式不断翻新的形象中,音乐永远变换音调的流泉还会从人敞开的胸怀里流出来,从图书和绘画里还会涌出数不清的人物形象和震撼人心的情节。被称做我们的文化的一切,尽管像爱弥尔・络加在他的奇书中称之为适合于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环境那样,被人加上不自然的、令人讨厌的称号,称之为“人性的原善”,被一再割裂,弄得干巴巴的,对大众来说也还是用不上,因为这一切过深地藏在心灵的矿井里,感情的坑道里,离街市太远,离舒适的生活设施太远。在这永远被改造又一再翻新的环境中,无限的多样性等待着有志者:这就是我们的书斋,就是我们最本真而且绝不致变得单调的世界。 *《回归自我》/茨威格/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2 背景音乐《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