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明老师明解《论语.学而篇第一》(12)

张国明老师明解《论语.学而篇第一》(12)

2018-06-01    04'23''

主播: 清净🌺

87 3

介绍:
执笔:张国明 读诵:孟宪丽 〇学而篇第一 原文: 1.12(0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和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有子:有子,有若,孔子学生。这是他第二次出场,第一次在本书002章。 2、礼之用,和为贵:礼主分别,分内外,别尊卑,各安其位。和为和谐,和内外,谐尊卑,彼此和谐。这句话的意思是,礼的功用,有好有坏,运用得好,人们各安其位,和谐共处。这里强调礼仪的功用。 3、先王之道:一般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治国方法。 4、斯为美:指先王治国以礼,内和九族外和万邦的理想状态。 5、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之,这里指礼。本句的意思是(礼的功用虽然可以产生和谐)但不论小事大事都过于强调礼,有些事情是行不通的。因为礼毕竟是别高低分贵贱的,过于强调礼,不注意和,则会使人过于拘束,甚至产生人际矛盾。 6、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本句与上句相对。上句强调知礼而礼,不以和融之的缺失。本句则强调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的缺失。两句分别阐释了片面强调“礼”与片面强调“和”的偏失,意在强调应两者兼顾,治国之道宜“礼”、“和”并用。 今译: 有子说:“礼仪的功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共处。先王之道,以礼治国,达到了内和九族外和万邦的理想状态。但不论小事大事都强调“礼”,有些事情是行不通的。同时,只是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践行建议: 1、做好自己的本分。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如何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答案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人人安其位,尽其职,则社会自安。 2、坚守自己的底线。与人和睦相处,当然是必要的。但不应以牺牲做事原则,突破为人底线为代价。不能为了和谐而和谐,该坚守的要坚守。《易》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