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我们应如何应对?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我们应如何应对?

2018-12-28    15'00''

主播: 老虎工作室

12448 73

介绍:
关注公众号“老虎小助手”,点击右下角菜单“会员中心”,获取海量有声学习资源。 生活当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输不起的大人,或者是孩子,这些人的共同特点:赢的时候得意洋洋甚至得意忘形,输的时候又哭又闹甚而一蹶不振。所有这些都是输不起的表现。 “输不起”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怎样才能避免孩子输不起,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怎样做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付出持久的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同时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输赢观,孩子就能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失败,成为一个“输得起”的孩子。 孩子要输得起 女儿小优最近学会了一个叫“晾干鱼”的纸牌游戏,就是把纸牌一张接一张地往桌子上摆,如果自己刚摆上的跟之前摆上的凑成了一对,那这两张牌之间的所有牌就都归自己所有了。 昨天吃过晚饭,小优就拉着姥姥在桌子上玩。姥姥看她那么心盛,就一直让着她,一会儿就把手中的牌全“输”给了小优。这下小优可高兴了,趾高气昂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估计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精湛的牌技,小优拿着牌跑到书房找爸爸玩去了。可是优爸这种理工直男,向来不喜欢迎合孩子的虚荣心。没过多大会儿,小优空着手,噘着嘴从书房出来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也不说话,眼看就要哭了。不用问,肯定是输了。 这时候,优爸还不忘在书房里“挑事儿”:“哎呦呦,大家都赶紧看看小优的表情!输不起就不要找人家玩呀,我不喜欢跟输不起的小孩玩。” 其实当小优噘着嘴出来的时候,我本来想对优爸说:“孩子还小,干嘛不让着她点。”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感觉优爸做得对。 于是我跟姥姥你一句我一句地安慰道: “小优,这就是个游戏而已,不能当真。” “玩游戏肯定有输赢呀,难道爸爸输了也要呜呜哭吗?” “输得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想想,你不想输,但是别人也不想输呀,是不是?” “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大家才愿意跟她玩!”…… 一番劝慰,小优终于又露出了笑脸:“妈妈,我输得起!”然后,她就又拿着牌跑到爸爸那里“找虐”去了。 很想赢,但又输不起 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赢了比谁都高兴,可一旦输了就会大发脾气,不但抵赖不认输,还会破坏别人的玩具; 有的孩子才一年级,就非常看重看重自己的分数,考不好就哭,甚至不吃饭; 有的孩子画画没画好,就气得把整幅画都撕掉,再也不愿意画了…… 有家长认为这叫“要强”,说明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将来肯定有出息;而有的家长认为,这其实就是“输不起”,这样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将来经受不住风雨。 要强,在家长们眼里是个值得炫耀的好品质。确实,要强的孩子有很强的荣辱心和上进心,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有着很强的动力。但是,如果因要强而变得“患得患失”,只想赢而无法接受输,甚至对别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敌意,这就成了“输不起”了。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 输不起的不良后果 1. 输不起的孩子,脾气往往比较差。一旦自己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撒泼。如果耍赖的手段得逞,下次则会故技重施;如果耍赖手段没得逞,则会满怀嫉妒、敌意,甚至故意破坏别人的成果。比如踢倒别人搭的积木,破坏别人的玩具。 这样一来,孩子的人缘也会变差,毕竟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一个爱耍赖的孩子玩。 2. 输不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输,往往是迫于父母过多的期望和压力。这样的孩子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时间一长必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特别在高中阶段,问题尤为突出,很多高中生甚至不堪压力选择轻生。 3. 输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太过于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就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得“输不起”呢? 1.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尚未完成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我中心化”和“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0-2岁的孩子是一种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对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就会难以接受。 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如果粗暴地对待孩子“输不起”的行为,孩子只能感受到更深的挫败感,其不当行为也很难得到纠正。 2.家长的输赢观直接影响孩子 当今社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被不断挖掘,各种关于孩子如何考上了哈佛、斯坦福等常青藤名校的故事也被一遍遍演绎。尽管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实际上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依然是“不惜重金”,君不见,名校学区房的价格一路飙升,就是一个明证。 在这种现象背后,不能不说隐藏着家长的焦虑情绪:给孩子选好学校,上补习班,唯恐孩子未来在社会竞争中落败。我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不久,班主任就告诉我:“我一个亲戚家孩子在**学校,那里竞争是很激烈的,孩子考试考98分,就足以让家长着急了。”**学校当然是名校,老师的话里也透露出对这所学校的敬仰之情。如果98分的成绩就让家长焦虑,那“孩子,你只能赢,不能输”这样的潜在信息,一定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3.盲目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存在?“XX钢琴弹得多好,都参加好多次比赛了!”“XX家孩子多有礼貌啊!”家长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说话比邻居家孩子慢3个月就开始着急了,孩子上学后字写得不工整,就会对孩子说:“你看人家XX字写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能学学?” 家长的种种比较会加深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当孩子在竞争中落败,产生沮丧情绪时,就难免会发脾气,表现为我们看到的“输不起”。 当遇到孩子“输不起”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如何回应孩子,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 1.倾听孩子,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首先,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很明显,孩子非常希望自己能赢得比赛,他的“好胜心”很强,每一次失败都给他带来了挫败感,失望、沮丧的情绪压倒了他,而奶奶在身边,实际上是让他感到安全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灰心丧气的孩子感到安全时,他就会开始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可以抱着孩子对他说:“我理解你想赢的心情,输了比赛,你感到很失望、难过,是吗?”或者只是简单地抱着孩子,让他进行情绪的宣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应该阻止孩子,殊不知,这些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在家长的关注下,孩子痛快地发脾气,就能重新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从而排除烦恼,变得放松和乐于合作。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他就会逐渐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因为孩子将习得我们对待他的方式,将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2.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孩子能“输得起”,家长就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斤斤计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考试考了98分,家长不能把眼睛只盯着那丢失的2分,而是要肯定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鼓励孩子继续加油,同时引导孩子分析哪里可以继续完善,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才不会因为“输掉”2分而沮丧。 我儿子从5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每节课老师讲解完之后都会让小朋友们两两配对进行对弈,开始时儿子输了棋会表现得不高兴,但没过多久,他就处之坦然了。我想,一方面,他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逐渐完成;另一方面,在这种集体的环境中,他很快明白了“输赢乃兵家常事”。当然他也会分析他在哪里输了棋,并自己主动看书研究如何走棋。我们在周末的时候陪他下棋,他赢的时候很得意,输了也能保持平静的情绪。 3.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在孩子因为输不起而犯各种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这是教训和呵斥,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对待。 在这里,家长不妨试试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故事里的角色,跟孩子真正联结起来。这种联结,能够促使孩子把自己代入故事情节中,去体验故事角色的情绪、情感,将自己与故事角色对照,从而产生好感,乃至共鸣。潜移默化的教养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 比如,在孩子“输不起”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就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比赛跑步的乌龟和兔子,假设乌龟赢了比赛,小兔子就朝乌龟大发脾气,并把乌龟推个底朝天。之后,乌龟(家长)可以谈谈自己被推倒的感受。然后,反过来,家长扮演小兔子,让孩子扮演乌龟,乌龟被推倒后,让乌龟(孩子)谈谈赢得比赛却被推倒的感受。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家长可以把故事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演绎得绘声绘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有趣的方式,而不是板着脸的说教,孩子就能理解自己发脾气和推人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困扰,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和感受,孩子的同理心也会得到培养。 孩子“输不起”的背后既有儿童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长价值观的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付出持久的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恰当的情绪反应,同时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输赢观,孩子就能顺利迈过这道坎,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失败,成为一个“输得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