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不叫做爱

你那不叫做爱

2017-06-10    07'16''

主播: 柠檬老大✨

188 1

介绍:
都说恋爱最好的状态是势均力敌。 那么,恋爱中最好的心态是什么? 这两天又刷了一遍《荼蘼》,客观地讲,这部我看过最好看的,只有6集的台剧当得起豆瓣8.6的高分。  没有肥皂剧里的狗血煽情,它聚焦到了都市爱情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面临的选择,现实。 杨丞琳饰演的女主角如薇获得了外派上海,赚三倍于台湾薪水的工作机会,和相恋三年的建筑师男友有彦商量后决定同去,幸运地是有彦也得到了上海工作的机会。 然而恰在此时,有彦的父亲出了车祸。这个时候如薇面对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Plan A 离开台湾,选择事业,放弃爱情。 Plan B 留在台湾,守护爱情,牺牲事业。 故事的两条支线正是基于这两种不同的选择开始的。  Plan A里,她做出了看似自私的抉择—— 只为自己而活,历经诸多历练,后来的如薇,成长为了一个独立自信而又内心强大,回来的时候已然金光灿灿,外表无坚不摧的自己。 那时的她,有能力弥补过往的遗憾,更有勇气开始崭新的生活。 而Plan B里的结局,正像如薇纠结该不该留下来陪伴有彦时张姐对她所说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你拖累他,他拖累你,都不是办法,总有一天你们会互相彼此埋怨。 你忘了我曾经说过吗?强求的幸福会让你失望。 为了照顾患病的有彦父亲,辞掉了工作。而后又意外怀孕,仓促地登记结婚。在孩子出生之后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每天起早贪黑照顾每个人的生活,不但没有得到感激,反而连几百块钱给婆婆买件几百块的衣服,最后都要被婆婆嫌弃乱花钱,和有彦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 有彦某次和朋友喝酒苦笑说,她为我牺牲了很多。 朋友都羡慕有彦可以有一个人为他做出这样的牺牲,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但有彦却问道:难道你们不觉得我很惨吗?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误解: 以为拼命对一个人好,那对方就会反过来爱你。 以为只要不断付出和牺牲,就能维系一段感情。 换句话说就是,我为你所做的牺牲,证明了我对你的爱,这样的情况下,你应该给予我对等的付出,起码,你会因为内疚感而无论怎么样都不会离开我。 这种经营爱情的模式背后的逻辑公式是: 我的牺牲 ➜ 换来对等的回报/内疚 ➜ 从而留住爱情。 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这不是爱,只是一种绑架。 另一个认知偏差就是,内疚是保护不了爱情的,它只能成为负担。而这种夹杂着道德审判的内疚感,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面对的。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甚至我们自己也常有: “我为你煮饭打扫挤压和闺蜜的时间,为什么你不可以为我做这个做那个?”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我为了和你在一起,不惜跟家人闹翻,你却跟我说分手?” …这类的痛诉。 在一段关系里,“输得起”其实才是最好的心态。 因为输得起,所以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都是因为自己可以从中收获愉悦感,而不是为了成全别人。 毕竟,如果没有快乐,如果我们不是欲望驱使,发自内心的延续一件事情的发生,那么到最后,付出和牺牲就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把每个人锁在彼此消耗的关系中。 这样的关系,太累。黯然收场就成了一种必然结果。 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给予什么样的回报,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否继续付出,而选择的标准,其实不是是否收到了对等的标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快乐。 如果不快乐,付出和牺牲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继续? 有时候,相比做出无意义牺牲,适时的放手,才是更好的选择。
上一期:
下一期: 一见如故,再见如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