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你听——《在香港留学一年,我收获了什么》

读给你听——《在香港留学一年,我收获了什么》

2017-06-05    05'18''

主播: 不诉离殇§🎹

70 6

介绍:
2017.06.05 在香港留学一年,我收获了什么?(作者:郭悦,香港中文大学应届毕业生)稿件来源:《南方周末》 又是一年留学季。一年前,我正收拾着行李准备赴港,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于脑海:接下来这一年的收获将有多少? 收获多少,价值多大,因人而异,但给我最大冲击和改变的,不是外表的光鲜,而是一个个细节,正是这些故事,组成了我的留学生活。 第一幕,去年8月刚到香港,正逢立法会选举。小巴站、地铁口、大街上随处可见候选人的照片,旁边站着许多热血澎湃的拉票者,放着高音喇叭宣传候选者的政绩和主张。那时候,这些东西都觉得新鲜。 第二幕,出去逛街,中餐和英国人拼桌,晚餐和韩国人拼桌。这个出去吃饭很可能和任意一个大洲的人拼桌,任何事情都能在预约时间搞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国际城市,不禁让人感到“连呼吸都觉得浪费了时间”。 第三幕,一个尼泊尔人用流利的粤语劝我“在香港要学好粤语啊”。两文三语是当地人的基本素养,最有趣的情景莫过于看见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在用粤语交流。 初来乍到,差异感油然而生,制度、文化和人的成长环境。 在香港生活了一两个月后,我体会到的不仅是深圳河两边存在的差异,更多的是差异下的不理解,而很多矛盾就是在这种不理解之下产生的。 在经历各种自我怀疑和文化冲击之后,这里给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转换社会语境看事情的能力,就像香港人转换三语一样自然。 有人会问,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正是因为学制短作业多,才给了我们自我管理的训练和抗压能力。 从一开始不适应到后来效率的提高,从同时操作七八个项目到紧盯校招准备笔试面试终极面试,我们经历了走路撞玻璃撞栏杆,吃饭拿错餐具,地铁坐反下错站,还有使用心里暗示法“啊我爱学习学习爱我”,当然还有最常见的美食安慰,什么卡路里都抛诸脑后,宝宝心里苦宝宝就要吃。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和优秀的教授们带给我们的是独立思考的习惯,科学量化的研究方法和突破“盲点”的视角。 当然香港带给我的不只有差异、冲击和挑战,还有更多美好。各种学术讲座、分享会、艺术活动、美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只要你愿意,可以过着每天信息量爆棚充满新鲜感的生活,在西贡划龙舟,在电影节和陈可辛开玩笑,在话剧场分享自己…… 留学,收获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