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你听——《抗疫逆行者:世事无常,只有才华最耐老》

读给你听——《抗疫逆行者:世事无常,只有才华最耐老》

2020-02-09    08'43''

主播: 不诉离殇§🎹

217 0

介绍:
抗疫逆行者:世事无常,只有才华最耐老 (节选,作者:艾小羊) 稿件来源: 2020年2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朋友说,这段时间呆在家里看新闻,好像把一辈子来不及想的问题,都想了一遍。我问她想清楚没,她说没有。觉得人生太无常了,一切皆有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这段时间,我也经常想到“无常”这个词。人类的安全感,来源于掌控欲望的被满足。所谓无常,本质上是一种失控。 作为地球上惟一思考生死问题的物种,人类对无常的终极恐惧,是对于衰老与死亡的恐惧。 如何克服这种恐惧?我常用的办法是在榜样身上找力量。 一个心理医生告诉我,抗衰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保护皮肤,而是如何保护心理;人的抵抗力和精气神儿,来自于他们觉得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用;这种“有用感”是心理年轻最重要的标志。 如何拥有保质期更长的“有用感”,以对抗生命的无常?看看疫情中C位“出道”的三位学术明星,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抵御生命无常的力量。 …… 与钟南山、黄锡璆不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前三分之一的生命,泡在了人生的无常中。 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小山村的李兰娟,家境贫寒,父亲因为眼疾无法劳作,全家人靠母亲卖山货活命。李兰娟读初二,母亲告诉她,家里没钱再供她读书。 听话的李兰娟回学校收拾行李。班主任问她,还想不想读书,李兰娟说想。班主任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先请假一个月,回家帮母亲务农。 一个月后,李兰娟重返校园,正逢期末考试,她的功课不仅没落下,相反考得比以前更好。这个成绩,让她为自己争取到了助学金。 一年后,考入省重点高中的李兰娟,口袋里揣着5块钱,到了浙江杭州。回忆50多年前的这一天,李兰娟说:“当同学们都为去新学校高兴得不得了时,我却为学费发愁——剩下的钱根本不够付学费,报到、注册都成了问题。” 18岁,靠助学金读完高中的李兰娟,遇到了无常的人生中,最大的无常——动荡的十年开始,她只能放弃考大学,回家乡做乡村教师。 然而,在生命的无常中,似乎又蕴含着改变李兰娟命运的契机。回到家乡的她,看到村民们长期劳作,经常腰背疼痛,就自学针炙,研究草药,为街坊邻里缓解病痛。 3个月后,村民一致推选李兰娟做“赤脚医生”。当时李兰娟代课每天能赚8毛钱,赤脚医生的工资只有每天1毛钱。家境贫寒的李兰娟思前想后,毅然放弃了“高薪”,决定选择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 彼时之失,无意中,成了他日之得。1970年恢复高考后,“赤脚医生”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去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很多人。”李兰娟在很多场合这样说过。从差点辍学的贫家女孩,到赤脚医生;从赤脚医生,到中科院院士,李兰娟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她自己,是她用勤奋与才华,扛住了命运的无常。 2月2日,73岁的李兰娟带队抵达武汉,她说 “我没考虑什么时候回来”。 这次出征,是73岁的李兰娟主动要求的,她希望把在杭州救治危重患者的经验应用到全国,让武汉的危重病人得到救治。 40年前,在杭州,刚成为医生不久的李兰娟救治过一名重症肝炎患者,患者最终因为消化道大出血离世,家人不敢靠近。李兰娟亲手为病人擦洗身体,穿好寿衣。她说:“我没有治好他,得让他一路走好。”   导演李安说,世事无常,只有才华最耐老。我们喜欢看年轻的身体、美好的容颜,更喜欢看到永远不老的灵魂。 当精致利己的风气越来越甚,当消费主义慢慢成为时代的主流,一场疫情,3位平均年龄79岁的老人,忽然让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生命的“无常”,就像养孩子,看自己的,度日如年;看别人的,白驹过隙。 那些所谓的牛人,与我们一样,也曾经历人生的低谷,甚至他们的低谷更低。走过低谷的唯一方法,是强健自我,从身体到精神,从心理素质到专业素养。 村上春树说:“重要的是维持一种认真保护自己的姿态,慢性的无力感是会腐蚀人。” 面对人生巨大的无常,无论如何,去做点能增加自己才华的事,哪怕学做一个新菜,先平安无事地活下去,所有的春天都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