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乡情浓似酒》诵读:瑛子

鲍尔吉原野《乡情浓似酒》诵读:瑛子

2018-02-26    10'35''

主播: 齐 瑛

182 2

介绍:
乡情浓似酒 作者:鲍尔吉原野 想家了。   我的故乡  在北纬42度, 八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大漠沙如雪,罕山月似钩。 龙泉寺上的风铃,每逢月圆之夜,依然诉说着 古契丹的故事。 家乡古称松州,秦汉之时 便闻名北国,历辽元金 已驰名天下。 那是 很久以前的故事了。望不断的冰河 在暮云中逶迤,铁马奔突,旌旗漫卷。西拉沐沦河,用它干饴yí的乳汁,滋养着昭乌达的茫茫群山,滋养着久居北地的芸芸众生。于是,我们拥有中华民族,最先创造的 “红山文化”。拥有中国历史上,一枝独秀的辽上京,拥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拥有奇绝秀美的山川。 西拉沐沦,从你的源头出发,我们可以奔流着涌入渤海。 从你的源头出发,赤峰的儿女,也能够呼啸着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西拉沐沦,故乡儿女魂牵梦绕的大河,异乡游子, 日夜膜拜的母亲河。 母亲河 已经流淌了千百年,母亲河 还会流淌千百年。母亲河,你给我带来的是旧梦,也是新颜。 那么 在月圆之夜,在中秋之夜,你的儿女, 会在遥远的他乡,翘首仰望你。 在层层叠叠的白云下面,在声声入耳的牧歌声中,可是我的故乡? 于是 我的心里结成了 无可排遣的乡愁, 想家了。 我欲坐在, 红山之顶,遥望故园,英金河汩汩流过,用手掌 把滚烫的山石抚摸良久。眼前横着的流云,都站立不走了。远处隐约的歌声,可是阿扎布的“小黄马”?  我欲站在 南山之上,凝视故乡的面貌。日暮苍山,满眼万家灯火,那可是儿时的模样? 昭乌达的红墙,体育场的碧桃树,西大桥的柳荫,都包含在 钟楼清早的 钟声里面。 化不掉的乡愁,时时伴着游子 远走他乡。现代化 给社会带来活力,而我 却时时悬念家乡。 看到喷泉飞珠溅玉,我想到 巴林草原干旱的草场。 看到 琳琅满目的美食,我想到,山区乡亲们,今年的口粮可足? 谁人没有家乡? 不论是富饶,不论是贫困,故园 总令人魂牵梦绕。 诗人杜甫说:“锦城虽云好,不如早还乡。” 诗人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诗人舒兰,在《瓶竹》一诗中写到:“虽然 我生活的很好,虽然 我把根须伸了又伸,却触不到, 生我的乡土。” 旅居阿根廷的诗人,明秋水写道:“狂风 可以吹去富贵人家的金银,却吹不动, 这五花大绑的乡愁。” 乡情浓似酒。 诗人罗门说:“连上帝,也会想家。”   家乡纵使不美,纵使不富,也阻不断 游子的一腔衷情。 即使有=金银满车,怎比得上家乡大柳树下, 如歌的暮霭。即使美如苏杭山水,怎比得上 草原深处, 沉郁的马头琴声。 不如归去,他乡再好,也不如踩着故园的土地, 那么踏实。 虽青翠多姿,却生活在别人的天空中。   我早晚 要变成一颗树,头发 变成树叶,两腿 变成树根,以双臂十指为枝条,日日夜夜, 在昭乌达的土地上 矗立着,遥望着一派  滚烫的故乡。 想家了,白柳之乡的  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