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7明沈周卧游图之雏鸡页

20170107明沈周卧游图之雏鸡页

2017-02-02    04'52''

主播: 一页扇贝

33 1

介绍:
今天,《故宫日历》为我们介绍了沈周的《卧游图册之雏鸡页》。 这一系列的“卧游图册”创作于公元1506年,那时候沈周80岁。说起沈周,大家知道吗?他可是明代非常杰出的艺术家,不仅因艺术成就而闻名,他的为人处事,同样具有大师的风范,唐伯虎、文徵明等都是他的学生。 曾经,他的学生唐伯虎十分自满,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超过了老师。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对沈周布置的作业也不那么认真做了,有时趁老师外出,就胡乱画点什么,应付一下检查,然后就跑出去玩了。沈周注意到了弟子的变化,可他并没有把唐伯虎叫过来狠批一通,也没有苦口婆心地跟他讲大道理,而是想了一个特殊的办法。一天,沈周在书房指导唐伯虎绘画,讲得有些晚了,就留他一起吃饭。时近中午,天气很热,书房的门窗却关得严严实实。唐伯虎吃得汗流浃背,实在受不了了,就跟沈周说:“老师,能把窗户打开吹一下风吗?”沈周点点头,说:“当然可以啦,你去把窗户打开吧。”唐伯虎立刻放下碗筷,跑去开窗,可当他伸手去推窗户时,手触碰到的,却是光滑的墙面。他定睛一看,原来他跑去开的,竟然是一幅画。唐伯虎万万没想到老师居然可以把画画到如此以假乱真的程度,他为之汗颜了。聪明的唐伯虎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走过去,惭愧地对沈周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从此唐伯虎低下了高傲的头,再无半点骄傲之心,潜心学画,终于成为和沈周齐名的大画家。 咱们再来看看《卧游图册之雏鸡页》吧。画面上雏鸡的外在形象极为生动逼真。配上题画诗“茸茸毛毛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旁。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看,小鸡略带惊慌的眼神、面朝画外的构图安排,仿佛在叩问“我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有评论者说,画中揭示的是“时间”的哲理。整张图画构图简练,从作者的自题诗来看,他对这只半大的雏鸡表现出了担忧之情:总是啾啾叫着寻找母亲,长大后如何承担起催日报晓的责任呢?画家借雏鸡图寄予了期望后代早日成才的心愿。 这幅图以水墨晕染勾点,神态逼真,生动自然,惟妙惟肖,虽为写意,仍能照顾到雏鸡的立体感。雏鸡两翅以淡墨细笔写出。整幅画虽题材简单,但笔韵内敛传神,雏鸡稚嫩的体态通过水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是沈周所作有关鸡的题材绘画的代表作,此时的沈周已经完全摆脱了元人工致的画风,而是真正将自己的心神融入到笔锋之中,达到了写形传神的境界。 文字编辑/小扇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