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读懂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

2017-06-28    16'05''

主播: 比利趋势学_萧正

19 2

介绍:
中华五千年以来就崇拜实用主义。 各个阶层都在寻觅赚钱最多、最快的路径。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大家所挖掘的赚钱方式,结从煤矿到房地产、从放贷到P2P,从微商到传销,全国上上下下都被我们挖了一遍,最后千疮百孔。 直到如今,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结果:所有的暴利生意都做不下去了。 而此时大多数人都是大眼瞪小眼,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那么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究竟是什么呢? 在说真相之前先跟大家探讨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什么人?犹太人。 第二,犹太人所做的生意中,最赚钱的是什么生意?是金融吗? 不,是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也许很多人听到这都有这么一个疑问,读书是一桩生意吗? 是的,没错,读书就是一桩生意,而且是世界上最划算的生意!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白纸黑字,都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很多知识历经成百上千年的考证才成为真理的,被纪录下来,流芳百世,而我们仅仅需要几天的时间成本,就可以把书里的内容消化成自个的知识、见识,变成智慧存入我们的大脑,化为己用。 而世界上最大的生意就是改变世界,现阶段全国,乃至全球都看重创新,那么创新需要什么呢?需要智慧,智慧就是改变世界最好的手段。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吸纳了前人的大智慧,就如牛顿所说的,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 所以,“最会赚钱”只是犹太人表面,而改变世界才是他们真正要做的。 根据数据显示,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继而出现了:这个人口只占全球0.2%的民族,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犹太人用一本《圣经》感化人类数千年,在各领域都人才辈出,群星闪耀;他们全球流浪2000年,最终却从115个国家移居、说着85种语言,建立以色列国家,并成了融合宗教、传统、现代民主的经济强国。 犹太人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具生命力的一支民族,而它这种生命力就源于他们把“读书”作为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手段:犹太人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他们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在犹太的传统中,书柜要放在床头,而放在床尾是表示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乔迁时,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书刊摆放在路边,任行人挑选赠送。 给大家举个栗子,犹太的“安息日”,所有商场、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停业,公共汽车、班机都要停运,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但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正常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静地阅读。 而也是犹太人总能轻易掌控一个国家的金融命脉的真正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被彻底打倒两次,甚至肢解,依然能够坚挺的站起来,而且经济水平欧洲第一,制造工艺最为细腻,很多名贵汽车的出处。它就是德国,德国也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对于德国的年轻人来讲,热爱读书就如热爱啤酒一般。 根据数据显示,德国人口仅有8000多万,却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球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总共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 平均一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柜,或在书房,或摆放在客厅,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即使一本书在德国的售价约在19.9欧元(约170元人民币),也不妨碍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而且我们更无法想象的是:在德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晚上10点之后,在饭店你很难看到开怀大吃的年轻人,在白天也很难遇到人们兴高采烈地满大街狂欢,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并不经常相聚在一起玩耍狂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而你随处可见的是正在阅读的人儿,不局限于校园,还有车站、地铁、咖啡馆和草坪,仿佛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随时随地拿出来阅读。 还有德国人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的世界级作品,比如说这些书曾最受欢迎:《战争小孩打破沉默》《狐狸谷》《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百岁老人跷家去》《漫漫自由路》。 确实,表面看,德国是一个很无聊的国家,但是这个无聊的国家却出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等等。 还有一个让我们痛恨,我们最不愿意提及,但是有总是无法避开的国家。那就是日本。 日本人每人每年10本书的阅读量,仅次于犹太人,位居世界第二。 而与之相呼应的数据是:在《2015 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 40 家位居榜首,力压美国的 35 家。而我们中国内地呢?却是无一入围。 曾经有一位去过东京的学者说:让我感受道东京之大的,最富有震撼力的也许不是建筑,而是书店。也许有读者会奇怪:书店?哪座城市没有一些书店呢。可是,当你来到神田,在那星罗棋布的楼宇中,居然到处都是书店,准确的数量是一百八十余家,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地铁里一卷在手的人确实很多。 的的确确,日本人是真的热爱阅读,年轻人、职员、经理、大小老板、政治家都喜欢读书。完全让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在日本,有钱人可以不读书的想法在日本是行不通的。任何一个在社会上有地位或在学术上有影响的人都得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受到轻视甚至讥讽,认为他成了“无用之人”。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里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锺,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样的评价一定会激怒我们的敏感神经。我也会骂他是痴人说梦,但是我们必须要边骂边偷偷地反思自己。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 这是一组国内的数据: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均读书只有4.3本,这个数据远低于犹太、德国、日本,甚至很多二流国家。 另外一组国际数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是中国的6倍。甚至泰国都比中国还多出5本。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全国13亿人口,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仅有582万,只占总人口的0.47%。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只有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然而最让人忧心的是:中国人的读书还不仅仅是“少”问题 在美国和欧洲的图书市场上,40%是虚构类的小说、社会类,而在中国大部分都是操作指南、食谱大全、养生手册、育儿百科等等实用的书。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不仅不爱读书,即使读也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读书也附有“功利性”。这是极端功利性的体现。 更加讽刺的是,很多中国人竟然把书当成摆设物。比如很多土豪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在别墅里设计一些书架,然后再摆上一些书,当然他们却没有看过。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反正摆上去的那些书也不看,一不做二不休,竟然不用真书,用一些书的模型。这种情况已经广泛出现在家庭甚至图书馆,给大家看一则新闻: 看到这则新闻,我竟然无言以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弄过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排行榜,结果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公认“最读不下去”的书。除此之外,四大名著都榜上有名。按照这些读者的意愿,我们干脆把经典名著全焚了算了。 名著读不下去,好书缺乏耐性读。那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现代人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各种刷。无论是吃饭、赶路,还是开会、我们都无时无刻在刷朋友圈,转发分享、评价点赞,忙得不可开交,分秒必争地吸收那些碎片化、轻易被加工的知识,没有系统性,结果大部分中国人都成了人云亦云的泛泛之辈,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浮躁的源头。 有啥样的国民就有啥样的国家,这是铁律。中国的年轻人,以前天天忙选秀、全国为了能够选出最佳的歌手而操碎了心;现在天天忙直播,个个都在为了成为一个出名的网红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