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音乐电台--夜曲混排

肖邦音乐电台--夜曲混排

2017-05-27    09'08''

主播: 妮娜的田

123 6

介绍:
18世纪的夜曲常以器乐合奏。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 肖邦的夜曲,一共21首,其中有两首是没有编号的。他将夜曲发展成为意境深远的体裁,远远地超越了费尔德。正像哈聂卡所评述的那样:“肖邦是把费尔德的形式筑高,吹进戏剧性的气息,热情,使之更加壮大。费尔德的夜曲是朴素的牧歌形。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经过装饰,太过于阴郁、热带性,或说带有东方的气息。” 这首降E大调,OP9.2,作于1830-1831年,献给玛丽.普勒菲夫人,是肖邦夜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脍炙人口、争议最大的一首,后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各种乐器的独奏版本。 肖邦创作这首夜曲期间,经历了两位美丽的女性,一位叫康斯坦雅,她是波兰籍女高音,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1826年,肖邦与康斯坦雅初次相遇,不可自拔的暗恋上她,1830年肖邦20岁离开波兰前往法国,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 肖邦日记《无法忘却的身影》,1831年春,维也纳,21岁,大家可以在这篇日记里感受一下肖邦这个阶段的心情: 我钟爱树木,喜欢春天的气息,热爱纯洁无瑕的大自然,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又都把我拉到了那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暴风雨快要来了吧,我匆忙入内。可等我进了室内才发现,哪有什么暴风雨啊!是我内心的忧伤冷不防跳出来在作怪。我这是怎么了?今天一整天我甚至连我最爱的音乐也全然不顾了;天色渐晚,可我却毫无困意。好奇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真希望我已经死掉算了,可是此刻我又是如此强烈地渴望见到我的父母。康斯坦雅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浮现,我想,我已经不再爱她了,只是还无法忘记。 而这首曲子的真正主人叫玛利亚,在肖邦书信中写道:玛利亚如此热情地把她的作品寄给我看,我真是喜不自胜。当晚在其中的一个客厅里,我也立刻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主题很美,关于玛利亚的,许久以前我曾和她在她波兹南的房子里房子里四处玩耍…… 玛丽亚是肖邦童年的玩伴,与肖邦青梅竹马,是一位很出色的钢琴家。肖邦离开祖国后,他们在玛丽亚温泉市重逢。 肖邦曾热切地追求过她,并曾向她求婚,但因肖邦难以度过玛利亚母亲规定的考验期,仍旧无节制地厮混于社会场合而因此病倒,这段感情最终由于玛利亚家人强烈反对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