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茶路之扎根安化(1)

2.3茶路之扎根安化(1)

2021-05-04    02'05''

主播: 凝静🌙

55 1

介绍:
扎根安化城 安化古称梅山。宋代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安化县以安化黑茶闻名,明万历年间,黑茶进入西北“茶马古市”。 太平天国运动截断武夷山商道后,晋商主力转向湘西,扎根安化,将其开辟为新的茶源地。 清代以来,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产茶区,采办黑茶、红茶,一时商贾云集。最盛时资江沿岸集镇的茶行、茶号多达数百家,呈现出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造就了大德诚、天顺长、长裕川、大盛魁、大玉川、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等一代茶商巨贾,极大地促进了安化经济社会的发展。 安化至今仍保留了大量茶作坊、茶亭、钱庄、客栈、会馆、码头、茶碑、古道、风雨桥等茶遗存。其中以鹞子尖古道、唐家观古镇、安化第一茶厂古建筑群、渠江大安村及古茶园而最具典型代表性。 该版面上陈列的的“道光十七年(1837)安化九乡公立茶务章程”禁碑,现保存于湖南省益阳市 安化县 东坪镇唐家观。其上明确记载了“明万历时 通判林之兰等 具呈道宪刘及熊大父禁阻(假茶)”等信息。林之兰为明嘉靖至崇祯年间人,贡生出身,居住在原安化县十三都(今东坪镇林家村)。万历年间,林之兰任江西瑞州通判,继而代理知府,颇有政绩,人称“林青天”。 他所陈的很多措施,都为当时的安化县衙采纳施行。为防止所立茶法因人而变,林之兰组织里甲人等,将每一次批示的禀帖bǐng tiě勒石为碑,立于县衙前面、交通要道或茶市、茶码头等公共场所,以警示茶农、茶商和管理者。 版面中有一“制作千两茶”图。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