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019-05-26    04'31''

主播: 青囊和声

178 4

介绍:
名解: 1.新感温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而无明显里热症表现的一类温病。 2.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一类温病。 3.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证候类型。 4.气分证:指温邪入里,但未入营血,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5.营分证:指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个证候类型。 6.血分证:指热邪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种证候类型。 7.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继而全身战栗、大汗淋漓的表现。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8.逆传心包:所谓“逆传”是与顺传相对而言,指邪热由肺卫直接内传心包,闭阻心窍,出现神昏谵语,身热肢厥,舌蹇、舌绛等危重证候,因病情急剧变化,骤然加重,故称“逆传心包”。 9.暑瘵:因暑热犯肺,损伤阳络所致,症见骤然咯血,咳嗽等,其表现颇似痨瘵,故称暑瘵。 10.暑秽:夏季因感受暑湿秽浊病邪而致猝然闷乱,烦躁的病候,也是猝中暑邪的一类的病证。 11.伏暑:是由夏季感受暑湿或暑热病邪,伏藏体内,为冬令之邪所诱发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初起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见高热、烦躁、口干不甚渴饮、舌红绛等暑热内炽营分证。 12.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冬春二季。本病除全身症状以外,伴有头面红肿疼痛的表现,故属于温毒范畴。 13.烂喉痧: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属温毒范畴。临床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14.瞀乱:瞀,头晕目眩。乱,心中闷乱。瞀乱为心中闷乱,头晕目眩。 15.温毒病邪:具有温热性质,且局部有肿毒特征的一类温病。因其致病与时令季节有关,并能引起流行,故又称时毒,包括风热时毒、暑热时毒、湿热时毒、温热时毒等。 16.动风:又称痉,俗称抽经,是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温病中出现痉病,与足厥阴肝经密切相关,是病情危重表现。 1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谵语指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二者每同时出现称为昏谵,为热扰心神或邪热闭于心包之征象。 18. 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 19. 轻法频下:暑湿夹滞郁结肠道,非阳明腑实燥结,故不得用三承气汤苦寒下夺。若误投承气大剂峻攻行速,徒伤正气而暑湿仍然胶结,又因暑湿夹滞胶着肠腑,难速驱除,需再三缓下清化,暑湿积滞方尽。用药往往要连续攻下,但制剂宜轻,因势利导,即所谓轻法频下。
上一期: 背诵条文
下一期: 重点方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