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岐山记

游岐山记

2019-04-08    08'55''

主播: 子凌!红叶

117 1

介绍:
游岐山记 路边草 自衡阳迴雁峰下向南,沿古衡州府至古永州府官道南,车行四十公里处,便是古道驿站马桥(现名鸡笼街)。从马桥折向西北,便是新修三车道沥青公路。沥青路直通湘南名刹岐山仁寿寺。 车行于山包营垒之间,一路油菜花金黄,树木葱茏,水田让贤屋宇,耕地一片荒芜。 从马桥轮量五公里处是蛇形山下风光旖旎的自然村落踞穆堂。从踞穆堂宅外,公路开始爬坡,车行于群山之巅,山下炊烟村庄尽收眼底。 经滩冲过秧园穿燕窝冲,便到了岐山风景区。山势开始笋立,古木参天,竹海茂盛,流水潺潺,怪石突兀。 缓车慢行,沿溪行,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块酷似古帅舟战船巨石,比印象派雕塑更维妙维肖。复行四百米许,一方石棋盘横亘溪畔,似仙人对棋刚离,残局尤存。 又复行五百米,来到岐山脚下,传说中仙人留下两只硕大脚印栩栩展现,会仙桥卧接溪岸。 因旅游开发,商贾都来抢钱,不大的谷底尽是饭店排档,还有泊车空地。于是弃车步行,沿僧侣尼姑出行道路拾级而上。 上山为石梯路,流水淙淙,鸟鸣花香。我是本地人,自小采果砍樵于各山各岭,熟悉山崖沟坎,只是五十余年不通音问,但仍烂熟地理。 拾级千步,豁然竼音飘来,顿悟赶上了仁瑞寺僧人早课,变文,抑扬顿挫,应是颂般若波罗蜜心经。听经,人入净地,仿佛世界都是善。猛抬头,石级路两边古树上都钉上政府警告游客标语:谁放火,谁坐牢! 法家的霸气将佛家仁慈冲刷的干干净净,我回到腥风血雨的现实,但不减我对古刹诱惑。拾级千余,那是仁瑞寺历代得道高僧圆寂之地,即佛塔林。 此寺建于风雨飘摇的大明崇祯年间,正值李自成抢夺皇位,满清异族问鼎中原之时。此寺从我家乡永兴寺分来香火,直到清同治,寺主持赖放和尚向好佛滥政的叶赫那拉氏讨来银钱,才扩大规模,增建佛堂。 塔林圆寂安卧的申茂师元宗师我曾相识。少年寻柴卖,常见僧人下山。文化革命,强迫僧人还俗,申茂师也曾就地被寡妇招为上门女婿。那十余年和尚尼姑遣散,庙被永兴农中初十班学生在胡耀志校长带领下洗劫一空。佛堂后改为林场,因邓先生恢复开放,僧尼又重新聚集吃香火饭,从那又是晨钟暮鼓。 谒拜塔林,继爬级二百米,便是四百年古刹仁瑞寺。御赐万寿仁瑞寺牌格外显眼。国人恨女人误国,僧人将慈禧当神圣可以理解。 入寺门,两边铜臭浓浓。追着游客卖香烛纸钱的妇女个个百步冲刺,卖干笋皀角小贩跟踵于后,穷于应付。 寺门第一殿是大雄宝殿,殿牌为湘军九帅,后被御赐头等领带,官授两江总督曾国荃所书。字苍劲,很见功力。本人素敬曾家齐国治家,不由多看几眼,发现扁牌新雕,应是克隆原迹。 释迦莫尼佛祖这几年并不关爱我,仍合十虔礼,望我佛赦我前生之过,余生家人平安。于是抽签,依旧是上签。不解,愚家人去年赴天国,本是衣破衫烂,何来吉象?不悦,循路入深寺。 文殊殿香火旺,都是学子。逐挨蒲丁空,捐上香火钱,也无须写功德簿,避邀名之嫌。 同行有哥妹外甥,常催跟上,也走马观花读谒语。去沁心林,本是尼姑庵。大约武则天出家时罢,僧尼同处,也许是保持男女平衡罢?怪不得民间有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又去放生池,捉一乌龟,受佛音影响,逐放生。 取原路,上车寻回程,风驰,上高速,一小时后到衡 阳。
上一期: 踏春与远方
下一期: 坚毅厚重的黄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