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杭州援疆干部高胜明朗读 我们读诗No.138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杭州援疆干部高胜明朗读 我们读诗No.138

2014-10-13    01'49''

主播: 我们读诗

298 3

介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们读诗 | 今日嘉宾——高胜明 高胜明,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纪委副书记、综合信息组组长,阿克苏市纪委副书记,2013年12月进疆。 我们读诗 | 必有回响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文/张海龙(微信公众号:张海龙)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自古及今,无论雄奸,从“东临碣石”的曹操,到“将进酒”的李白;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到“千里来寻故地”的毛泽东;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萧山诗人贺知章,再到今天读诗的杭州援疆干部高胜明……几乎无一例外,他们或写或读,都是因为一颗诗心,都是因为一种抱负,都是因为一腔热血。 井冈山是毛泽东的“生命地标”。1976年,毛泽东在去世前几个月曾对人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小岛上去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谈到的这两件事都和井冈山有关。1927年秋天,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第一次登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8年后的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山上驻足整整一周。在山上,他思索、谈话、行走,酝酿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一次深层次改革,希望用井冈山的精神建设党和国家,并以此彻底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井冈山上,毛泽东罕见地接连写下三首诗,显而易见是“胸中正起万壑风雷之声”。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不可轻言放弃的“井冈山”。比如这位杭州援疆的干部高胜明先生,他已是第八批杭州援疆干部成员,已经不知道多少次重回阿克苏了。对他而言,遥远的新疆阿克苏就是需要“重上”的井冈山。那里,是梦想照进现实之地。读诗的人一定爱上了那片辽阔开朗的大地。那些江南游子们的心情如何?套用古乐府的说法,想必应该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