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尼生|你们的一生 要如那棵橡树

丁尼生|你们的一生 要如那棵橡树

2021-04-04    01'24''

主播: POEM聒噪

225 1

介绍:
橡树 英 丁尼生 飞白 译 年轻人和老人 你们的一生 要如那棵橡树: 春天,它金灿灿—— 一树活的黄金; 繁荣的夏季 来了又复去; 秋天换装时 染一身肃穆—— 重新换上金衣。 满树的叶子 终于落尽了, 看,他昂然屹立, 只剩树干树枝—— 赤裸裸的力 悼念集50 请来到我身边,当我年已暮 血气已衰落,神经在刺痛; 当我的心感到怔忡沉重, 当生命的机能都已麻木 请来到我身边,当我的感官 为压倒信心的痛楚所苦; 而时光像狂徒乱撒尘土, 生活像复仇女神喷火焰。 请来到我身边,当我的信仰 已枯竭,人们像晓春飞虫 ——一下过了卵,又叮人又哼哼 织成个小小茧儿等死亡。 请来到我身边,当我逝去时, 来表明人生争斗的终点, 在生活低处的幽暗边缘, 来指点永恒白日的曙色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在我国研究界和读书届是比较受到忽略的。人们以为那是一个保守的时代的产物,处于浪漫主义高潮之后尤其显得贫乏无力。其实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思想上非常动荡的时期,它的诗歌因反映这种动荡而深刻,在艺术上也有其特殊的贡献。它的重要诗人丁尼生、布朗宁夫妇、安诺德、罗塞蒂兄妹、司温伯恩、梅瑞狄思等都留下了名篇。 这些人当中,丁尼生尤其值得我们细读。过去我过学英语的人喜欢吟诵他的小诗如break,break,break,爱其音韵之美。他的音韵确实很美——在整部英国诗史上能在音韵方面超过他的没有几人——但他的音韵是为他的内容服务的,随着不同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美,或凄凉,或豪迈,既有情人们的溪边小唱,也有古代武士的黄钟大吕之音。就连他那哀悼至友的一百多首挽歌,于沉思生死之余,又深刻地表达了他自己和他所处时代的“信仰危机”,也是每一首都写得有音韵和形式之美的。 ——王佐良 1993年5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丁尼生诗选》序节选 对于光彩夺目的十九世纪英国诗歌,有的评家认为,其前半期可称为华兹华斯新时代,后半期可称为丁尼生时代。事实上,在所有的近代英语诗人中,后者曾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而且在他那个时代里,几乎英美一切有文化的家庭中,书架上都有他的作品,尤其是在1864年出版了《伊诺克·阿登》之后,更是无可争辩地享有者“人民诗人”的称号。另一方面,他又凭其诗作被封为男爵,而这一点即使在富有诗歌传统的英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到他去世之时,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已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代表人物之一——另一位是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他们一个被视作英帝国的王母娘娘,一个被视作王国的教士和圣贤。 ——译者前言节选 ——上海译文出本社《丁尼生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