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冯至|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2021-04-25    02'59''

主播: POEM聒噪

225 0

介绍:
我们准备着 冯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了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导读】         冯至(1905—1993),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诗人群”的代表诗人。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早期诗歌以抒情诗著称,风格含蓄深沉、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4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任教,其间创作的诗集《十四行集》,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十四行诗”是一种外来的诗歌形式,在结构上,通常须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冯至创作《十四行集》深受他热爱的诗人里尔克的影响。里尔克在冯至曾翻译过的《布里格随笔》中说:“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我们必须能够回想: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可是这还不够,如果这一切都能想得到。我们必须回忆许多爱情的夜……我们有回忆,也还不够。如果回忆很多,我们必须能够忘记,我们要有大的忍耐力等着它们再来。因为只是回忆还不算数。等到它们成为我们身内的血、我们的目光和姿态,无名地和我们自己再也不能区分,那才能以实现,在一个很稀有的时刻有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在它们的中心形成,脱颖而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冯至通过他的《十四行集》表达人应该在平凡的日常经验中悟出生命的哲理,包括人与大千世界的神秘关联,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何看待死亡等问题。         《我们准备着》是《十四行集》的第一首(共27首),这首诗表达了上述“稀有的时刻”的来临。诗中“彗星出现”“狂风乍起”这样的奇迹,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降临的,就像诗人与他热爱的诗人里尔克的相遇,就像在停止数年创作之后,在某一天终于迎来了他的《十四行集》,诗人对这样的奇迹满怀喜悦和感激之情。当奇迹到来的时候,过去生命所经历的种种体验汇聚到我们的胸中,难以言表,这一瞬间因而被凝定,像“第一次拥抱”那样成为一种永恒的姿态。诗歌第一节的“起”、第二节的“承”在这里是一个整体,第三节“转”到了“小昆虫的死亡”:小昆虫在“**”和“抵御危险”之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彻底的结束,死亡的生命能够在新的生命中得到延续和升华,而这样“有意义”的死亡实际上也是生命最大的奇迹。至此,诗歌最后又回到了“奇迹”的来临这一主题上,和第一节遥相呼应。 (李蓉)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冯至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那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像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上一期: 倪湛舸|风大的时候人只能沉默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