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一)

《童年的秘密》(一)

2017-07-11    08'04''

主播: 博苑.希望讲堂

343 16

介绍:
在《童年的秘密》导读中,蒙台梭利开篇就说,儿童:一个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对儿童关注度的显著提高,儿童也已经摆脱了被成人漠视的处境。从毫无主权,只是附属物品进步为受法律保护、拥有儿童出版物、游戏的公园区域······这并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一股推动伟大社会变革的自然浪潮——儿童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 在这个新时代的起点需要我们既为儿童工作,也为成年人工作,而新的政治环境必须为国民提供不同的社会环境:一种为成人,一种为儿童。 如何做到这一点?成年人为儿童制定规则,但是却并不理解儿童。 首先,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研究成果的影响之所以巨大,是因为它可以触及人类的所有问题:儿童并不是作为一种肉体生命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生命而存在。他们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儿童的心灵决定了人类的进程,并且把人类导向更高的文明。 必须认清的误解 在原著中蒙台梭利用了“将成人推上被告席”这样相对激进的题目,其中所含的激烈情感由何而来,质控成年人的目的是什么? 她说:每一次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我们未知的东西。在笔者看来,作者通过其深刻的洞察力发现了还未被他人知晓关于儿童的秘密,这使得她察觉到成人对儿童的扭曲:一个成年人爱孩子,但是会不自觉地责备孩子,这是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悲伤,这种悲伤是成年人自身错误的一面镜子。所以,她当然要去指控导致悲剧发生的成人。 在书中,她尖锐地指出我们误解的来源:如果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 蕴含法则的胚胎 “生殖细胞分裂”的发现给作者这样的启示:生命不仅仅是一个由物质构成的身体,而是像生殖细胞一样有自己既定的心灵法则。因为身体不仅仅是细胞分裂而来的器官,他还有许多的天赋,这种本能在单个的细胞里找不到,而是存在于活生生的机体之中。 人的行为、性格、和适应能力就像是器官由某种“指导原则”分裂发育而来。 人类的心灵是艺术品 虽然从大量动物细胞分裂已经行为方式的例证中,作者意识到了指导儿童心灵成长的“指导原则”,但是她同样也指出人类与动物的心理差别在于:动物像是批量生产的物品,每个动物个体都拥有其物种所独有的特征;而人类则像是手工产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使自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但是这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儿童不只是作为人类物种的一员在成长,而是作为一个人在成长,我们知道他最终会说话和直立行走,但是他也将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 新生儿的环境 就像是器官的形成需要适合、保护的环境,儿童心灵在孕育形成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作者是这样形容新生儿所处的环境的:婴儿出生时并不是进入一个自然环境,而是进入了一个已经彻底人为改造过的环境······新生儿在十分艰难地适应这个环境中的一切。 在适应的过程中,新生儿的感受是:在人的一生中,再没有另一个阶段会像初生时这样,经历如此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 对此,新生儿环境中的成人却无所察觉:母亲经过分娩受了许多的苦,但是婴儿因环境的骤变同样是痛苦的,对此我们必须明白,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幽暗、安静、温度稳定的环境。 在照顾儿童方面即使人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可以做的仍然还有很多,首要的就是观念的改变:新生儿的需要不是病人的需要,而是一种努力让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陌生新环境的需要。我们不应该对新生儿怀着怜悯同情的态度,而应怀有面对造物神奇的敬畏之心,这个灵性生命不是我们有限的感知所能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环境重要性的表现并不限于这一处。她还写道:个体通过环境的影响被塑造并完善,儿童被迫向自己所处的环境妥协,他说必须付出的努力将整合成为他的个性。 儿童心灵的发展 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作者引入了“敏感期”的概念:敏感期与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关,是处于进化过程中人和动物在生命早期状态下的需要。它是一种暂时的个性倾向,仅限于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特征,一旦获得了这种品质或特征,这个敏感期就消失了。 而阅读到这里,作者终于提供给读者认清误解的工具。儿童一些“闹脾气”、“胡闹”、“暴力”的表现有了科学的正面 解释。作为成人只有明白这些,才不至于错误地对待他们甚至“暴力相加”。她说: 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生命冲动,它会引导儿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如果不依循这份生命冲动行事,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无助和无能。 在他们极为重要的活动受到外部阻碍干扰时,儿童会产生悲伤和暴力反应。因为我们不理解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就会认为这种反应是不可理喻的。在我们试图安慰孩子时他会表现出抗拒,我们只是以孩子反抗的强弱来衡量问题的严重程度,“胡思乱想”“任性”或是“发脾气”这些词语被用来形容那些确乎毫无共同之处的各种现象。
上一期: 第九章 了解并爱孩子(一)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