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特别放送:如何把握科技的潮流

133|特别放送:如何把握科技的潮流

2018-01-30    12'06''

主播: 💋小超越

16 2

介绍:
今日内容看点 通过阅读今天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 科技对消费、工作、学习、生活、娱乐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付费的下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企业必须对科技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本周是我们第二季度的复盘,重点介绍传统领域的企业如何用好高科技。 昨天我们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企业不要片面理解科技,科技不光是产品,也可以是零配件、生产、仓储、物流、营销等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看科技带来的转变,因为如果消费者都已经在大量使用新科技了,作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利用消费者熟知的科技来提供服务,在竞争中就难免会落下风。 一、科技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其实消费者的改变最明显的行为就是对手机的使用。网上购物自然不必说,连搬家、做菜、洗车、修马桶、理发、美甲等等线下服务性质的业务,都基于移动互联加上位置服务 LBS 得以进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国内的移动支付已经普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了,餐馆、商场、医院、交水电费、网上购物、火车飞机票等等,可以说在中国只要有消费的地方就能使用移动支付。 作为企业来讲,如果不能让用户利用移动支付为他使用你的业务买单,你肯定是落后了。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甚至不带钱包出门都已经成为大家的新习惯了。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 2017年,不仅使用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比例持续上升,而且通过移动支付大家都积累了信用,光深圳一个地方去年信用免押金就超过了15亿元。 所以你看,使用支付宝不光消费便利了,而且可以积累信用,那么利用信用能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呢?我们的企业也需要去认真地思考。 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一年来全国超过4000万小商家,靠这张二维码贴纸就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光深圳就有126万小商家申领了收钱码,不管是在餐厅买单、商店购物,还是抓娃娃机和烤红薯摊,甚至街头艺人现在都支持手机支付了。这一点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我们在全世界的移动支付领域都走在了前面。 二、科技对工作方式的影响 不光是支付,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各个领域都能看到高科技的改变。 比如说在工作当中,我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词汇,叫做“无孔不入的工作空间”,叫做 Porous Workspace,就是所谓能让你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展开工作的工作环境。 这让我想起来原来鲁迅先生讲的,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海绵就是这个多孔的 Porous,无孔不入的意思,挤一挤总是有的。现在你的老板该高兴了,你的工作时间也像海绵里的水,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 这种趋势正在改变办公室的设计,让家庭办公室或者工作角成为现代家庭中的必备之物。 这种趋势还正在把本地的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变成了一个工作场所,在中国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其实都变成了工作场所,越来越多的人在咖啡馆拎着个电脑一工作就一整天,所有的花费只是一杯咖啡而已。而同时这个趋势还令办公室与家庭、全职工作者与自由职业者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界线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我们原来也介绍过,我们认为全球的一个创新趋势叫积木式创新。 积木式创新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创新者所需要的那些配套能力,比如说一个企业家从高校拿到了先进科技,他需要大量的协作研发,他也需要别人帮他做产品的设计,帮他做生产、帮他做销售、帮他做营销。所有这些外部需要的资源,以前都只有从大公司才能获得,但是现在从整个产业生态环境当中,你就能通过协作的方式获得别人的配合了。 这种配合的原因,就是我们讲的“无孔不入的工作空间”造成的,因为它指的是一个能让任何人都方便工作的场所,无论何时何处都能展开工作。 另外一个词叫做“维基工作”,Wiki-Work,是指网络已经允许公司的员工以“全新的、令人惊讶的方式”来分配工作,也就是说像维基百科一样,每人包一块,合起来就能完成一个很大的工作。 这里不光指公司内部的员工,外部的协作也会很紧密。所以我们说积木式创新不只是国外的趋势,在中国也在迅速地普及。 此外,办公空间和资源也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被人们共享。我们原来已经介绍过了国内的优客工场,这个趋势现在看起来还会进一步扩大,这个是工作。 三、科技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学习上,其实我们更是感同身受地知道了科技对我们的影响,最典型的影响就是知识付费,尤其是以得到 App 为代表。 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3倍,2017年的数据还没有看到,因为现在才是2018年的1月份,但我相信这个数目的增长一定也相当惊人。因为到2016年底的时候,知识付费用户就已经达到近5000万人了,而且很多人预计,今后的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知识付费明显成了一个新的风口。 但是这一轮的知识付费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技术成分,除了我们说的用上了移动的 APP,包括用上了很多直播这样的技术手段,但是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个系统的知识,把它拆散成零散时间传递给用户,在这方面,其实我们说它也是一种软的科技,以得到 App 为代表的这样一批知识付费工作者,正在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觉得这个其实是更重要的一个进步。 因为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这一轮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导致的。 具体而言: 知识付费既要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同时其实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这种教育需求的爆发。 也就是说,知识付费一直被大家批评过于零散,但是其实未来的知识付费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的需求很明确,就是要解决教育问题,不只是让大家在闲暇时间去随便了解一点零散的知识,必须要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我们看到知识付费本质其实就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而使得它的目标客户、使得那些用户们,也能建立起一个领域的系统知识。  尤其是我们都知道,罗振宇老师推崇的所谓的“知识的游牧民族”,这个所谓的游牧并不只是浅尝辄止,而是你在另一个领域能够达到判断那个领域知识水平的地步,所以是需要系统化、专业化地实现知识产品和知识传授方式的全面迭代。 四、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除了学习以外,生活上我们也发现科技正在入侵。 我们去年就介绍了智能语音互动会占领客厅,原来我主要认为是智能电视的互动,在今年的 CES 上我们介绍说,智能电视互动的趋势没有错,但同时利用智能音箱对其他家用设备的控制成了智能家居的标配 。 我们曾经介绍过,比尔·盖茨1995年写了一本书叫《未来之路》,里面有一章专门写未来的智能家居,结果到2005年拿出来看这一章还是未来,其实到了2015年拿出来看这章还是未来,但是到了2017年就发现不再是未来了。 但是从未来变成现实的最核心的原因比尔·盖茨没有预料到,其实是人工智能的进步。 因为我们可以用语音控制一切了,就是通过语音语意的理解,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语音语意的理解上,这个飞跃还在继续,我们今年的 CES 上就请来了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作演讲,他就现场演示了科大讯飞出品的翻译机,有一个小小的便携的翻译机在手上,你对它说中文,它就会翻译成流利的英文,用语音表述出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人工智能有了突破以后,我们的生活也正在被改变。 五、科技对娱乐方式的影响 除了生活以外,其实娱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据说最近有一个很时髦的社交叫做“来,打一把王者荣耀”。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就是“万物归于社交”,说的就是互联网产品如果做到了“现象级”,它就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功能性,而转化成了一款社交产品。 2017年的王者荣耀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也就是说通过王者荣耀,大家能够很迅速地拉近距离。 互联网时代,尤其90后的青年在现实生活当中结识朋友越来越困难,大多数人在各大平台上由于照片或者由于对方某句有趣的评论,礼貌地加了微信,却不知道怎么熟起来,最后相互在列表里尴尬地错过缘分。入职了新公司,稍有紧张还希望给部门留下好印象的员工,也不知道怎么能够熟络。 午饭后一波开黑,很快会在大家心里留下印象,游戏打的意识好、有担当,在工作上也不会太差,以后合作起来还能混到脸熟。所以游戏和合作竞技就这样成了拉近距离的渠道之一。 显然王者荣耀本身也看到了用户这样的习惯和需求,上线了亲密度系统,让恋人朋友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而朋友之间,王者荣耀更是成了开黑的第一选择,因为绑定了微信和 QQ 好友关系,轻松地就能实现查看好友段位排行,最方便的是还能邀请组队。慢慢地,人们开始描述一段关系时,会有人说“我们打王者”认识的。 当然了,我们说游戏背后也是科技的体现,其实不光王者荣耀,我们也讲到未来的电竞也是游戏的一个主要方面,电竞赛场很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社交的主要场地。 所以我们说,在生活、学习、消费的各个领域,技术都正在对消费者形成深刻的改变。 今日内容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说了三点: 第一,就是技术改变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就更要学会更好地利用技术。 第二,技术对消费者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企业对消费者是如何利用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解。 第三,技术对消费者的改变还是持续性的,理解了这种改变,把自己的业务架构在新的技术上,就能够取得市场优势。 这就是我们希望大家理解的,当消费者正在拥抱技术的时候,作为一个企业你也必须要对技术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今日思考题 你观察到还有哪些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