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敦煌的女儿”,师从林徽因,设计人民大会堂内饰……

她是“敦煌的女儿”,师从林徽因,设计人民大会堂内饰……

2017-07-20    08'19''

主播: 文小话

380 21

介绍:
  1931年,常先生在法国里昂的La Saone河边出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她一生都和敦煌,这个黄沙和蓝天交织的地方,这个中国古代文明最鼎盛时期的遗产,有着宿命般的姻缘。   常沙娜先生的成长道路与多数人都不同: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然而,她无一纸大学文凭却能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绝非只因她是常书鸿的女儿。   1942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一心向往敦煌艺术而毅然回国的常书鸿,被荐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出任首任所长。   一年后,12岁的常沙娜先生随父母坐着带篷卡车从重庆出发,在路上颠簸了整一个月,终于到达寒风凛冽、满目黄沙、荒无人烟却令父亲激动不已的敦煌莫高窟。   这时,等待这个土生土长在法国的女孩的,除了一碗白面条、一碗醋和一碗盐巴,还有长达一生的敦煌守候。   在常先生的印象中,千佛洞的天空永远是明澈无比的蓝,洞窟里是五彩斑斓、生动美妙的壁画和彩塑,像变幻莫测的梦境。   她喜欢敦煌,并在父亲的安排下进行着没有学历的学习:每日以唐人经书为帖练字,再朗读一小时法语;跟苏莹辉和董希文学习中西方美术史;临摹历朝各代的重点壁画,整理和把握不同时代的画风……   描稿、勾线、着色、渲染、开脸……常先生喜欢画画,学得积极主动,乐在其中,在得天独厚的千年艺术圣殿一笔一画地慢慢练就艺术“童子功”。     70多年后的今天,她每每在画册上、在美术馆展厅中见到自己当年的临摹作品,仍会“怦然心动”,她清晰记得,画到兴致来了,就在窟中放开嗓子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出色的才华,让常沙娜先生有机会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进修了完整的西方美术教育,并于建国之后回国,被梁思成和林徽因招至门下,进行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1956年,常沙娜先生进入刚刚创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在1983年被推选为院长。   常沙娜先生与远在敦煌的父亲一起,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尤其是在敦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的结合方面,一直倾注了无限的精力和热情。      常先生以敦煌图案为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宴会厅天花藻井,造型与人民大会堂天花板的照明、通风等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周恩来总理看到后,高兴地对常书鸿说:“你的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   常先生常说:“回顾我这辈子的成果,绘画、图案教学和设计,都与敦煌密不可分。敦煌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内容非常丰盛,取之不尽。但它现在是在‘带病’开放,有些壁画、彩塑的颜色已经比前些年淡了,现在也只能尽力延续它的生命。所以,对敦煌的东西要抓紧深入研究,要与现在的艺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