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大观园 后有《红楼梦》 李明新/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先有大观园 后有《红楼梦》 李明新/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2019-10-29    12'29''

主播: 盈盈虹韵🌈李虹👄

194 0

介绍:
先有大观园 后有《红楼梦》 李明新/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小说家都长着一个逻辑思维严谨的大脑,他们虚拟了一个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里释放他们的形象思维,养宠物般侍弄他们的人物,让读者傻子似地跟着跑,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高手。 2016年,在撰写“红楼梦与中国园林”展览大纲的过程中,我拿着大观园的图纸,俯视图纸时突然灵光一闪:园林是立体的,曹雪芹的思维也是立体的,他是如何做到叙事的线索犹如一面铺开的大网,纲明目晰、纵横交叉而又井然有序,在两百多年前就搭建起所谓的“网络式”叙事结构呢?难不成他手里拿着,或者墙上挂着大观园的图,然后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给人物“分配住房”,来铺陈和演绎故事情节? 心里突然觉得开了窍,被这个想法鼓动着,“按图索骥”,再读《红楼梦》时,竟然丝丝入扣,不仅读起来很顺畅,自己的大脑似乎也变得立体,眼中的文字竟如四维动画一般在脑海里活了起来,那树木花草、亭台楼榭、山石水溪、楹联匾额与环境的契合,很是入境,很是痴迷。 我并不想从理论上去论证这种想法的可能性,因为我讨厌把原本有趣的事情挖地三尺、拆解整合。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趣味性,只要这趣味性合乎逻辑,符合人性。 一般来说,长篇小说的创作对人物、人物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交集以及活动场所,都会有一个事先的设计。如果倒过来,我们先把人物活动的场所安排好,再往里面安置人物和活动,似乎更容易调动作家的生活积累、更容易调动人物。这时候,作家更像是一个导演、一个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从容有序、镇定自如、张弛结合、收放有致。 可以定义、可以度量的都有维度,园林作为一个立体空间,这个空间起码是三维的,至于第四维、第五维,那要看你的灵敏度和感受度;在园林中感受点、线、面、时间、温度,五维空间似乎也说得通。而曹雪芹正是用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特殊的感知力,为小说的主人公先行营造了一个园林空间,又根据人物的关系和性格,给他们各自分配了适宜的生活空间,然后在不同的空间里让人物的命运交集、碰撞。这样铺排,可令故事情节宛转曲回、顺畅清晰,一目了然地让多头绪的人物、事件、情绪、时间、环境“接榫”,同时便于推敲和修改。因此我们可以说“先有大观园,后有《红楼梦》”。 红学研究者在研究《红楼梦》里大观园的时候,总是有“大观园到底有多大”的困惑。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十六回写道:“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省亲别墅了。”大观园的规模真的只有三亩半大吗?那如何放得下那么多组建筑?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北京大观园,占地十三公顷,将近二百亩;上海大观园占地一百亩。但是曹雪芹用了“烟云手法”,虽然书中描写的园林体量在写作过程中,肯定与他原来的设计有接不上的地方,但曹公并不去刻意修改,他用这样的方法告诉读者,大观园是一座纸上的园林,是他的艺术创造。 关于大观园的体量,其实也没必要搞得一是一、二是二的,曹雪芹生在江南,游历过江南诸多小巧的士人园林,回京后又有机会进入恢宏的皇家园林,他得以了解南北园林风格的迥异,这使曹雪芹辨识、思考,进而对中国文化、中国园林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成功塑造了南北风格兼而有之的《红楼梦》中的大观。 曹雪芹生活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其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十分成熟,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建造艺术已臻于顶峰。他在北京生活的时期,正赶上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中国古典园林有基本的营造模式,曹雪芹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植物配置、装饰陈设、楹联匾额等方面手绘“大观园图”,把自己设计的人物安插其间,通过作品第五回设计了人物的命运走向,于是他手下的人物就在各自的命运轨迹上,于设定的大观园空间活生生地演绎了起来,生动再现清代贵族的园居生活。正是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与小说主人公性格命运的跌宕起伏,共同构成了《红楼梦》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我们不可能找到曹雪芹手绘的大观园图,就像到目前为止,“红楼热”得快“化了”,而我们连曹雪芹的亲笔手泽都没有见过,连他的亲爹是谁还存有争议一样,只能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揣摩了。 但我坚信这个说得通的逻辑:先有大观园,后有《红楼梦》。 李明新简历 曾任曹雪芹纪念馆十年馆长;一任四年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 现任社会职务:中国红学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史学会理事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  海淀区作协副主席  云南省教育厅特聘传统文化专家 主持工作: 《曹雪芹研究》的创刊工作; 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的创意策划组织; 著名红学家“红楼雅集”的策划组织; 组织七次曹雪芹研究学术研讨会; 策划主持“大师与经典国际论坛”(参会者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博物馆馆长、基金会主席、著名研究者、传播者) 出版作品: 散文集《神会乾隆》、《再读秋天》;  诗歌合集《七叶草》   发表报告文学、文化散文等百余万字。 专业著作:《北京植物园志》、《曹雪芹纪念馆》、《北京植物园》、《卧佛寺 樱桃沟》 李明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任曹雪芹纪念馆馆长、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出版散文集《再读秋天》《神会乾隆》,诗歌集《七叶草》,业务著作《曹雪芹纪念馆》《北京植物园志》等。 从小被皇家园林浸染着,骨子里有点大而空的豪气。青春期写诗、写散文,满纸老姑娘的愁绪。长大后遇到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十几年浸淫,“好了”渐悟,遂嬉笑颜开。“内存”有限,只贮快乐。 作者朗诵者简介: 李虹,笔名:盈盈虹韵,北京作家、诗人。【原鄉書院】栏目主编,人人文学网、人人微诗刊主编、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评委、中国萧军研究会大众诗社理事、马晓蓬瑞蓬京城诗友会等多家朗诵俱乐部理事、参与新东方百日行动派“于慈江老师和你一起读诗”项目从头至尾领读、网络电台主播【述一时间】金牌推介、主播、【芃芸国风】作家、金牌主播,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报刊、杂志多种公众号发表,其中《家乡的老枣树》曾获统战部《我爱宝岛台湾》一等奖,小说《老乐的天伦之乐》发表在《神州》杂志,被选为海淀作协主席石钟山组织的《小说的野心与完成度》三篇研讨作品之一,《只身冲入火海青春在平凡中闪亮》推出北京榜样李北冰,为著名诗人、评论家北塔的诗《被囚禁的风》撰写评论发表在《天津诗人》杂志上,诗歌《望星空》发表在《人民日报 人民号》,其作品温婉、细腻、阳光,富于激情与爱恋,用探索的眼睛揭示人生哲理,用灵动的睿智挖掘生活的真善美,用美妙的声音歌颂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