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 我的母校 卫云青/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我的故乡 我的母校 卫云青/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2019-12-25    08'04''

主播: 盈盈虹韵🌈李虹👄

152 2

介绍:
我的故乡 我的母校(节选) 山西师大政史系83届 卫云青/文 李虹.盈盈虹韵/诵 母校坐落在小城最美的位置:北邻那时市里唯一的公园——绿波荡漾、亭阁楼台的海子公园;东北角墙外与公园之间低调的静卧了一座少有的藏在闹市中的、唐朝始建的著名景点大云寺及寺内高达三十米的方塔,这座塔的底层有一巨大的生铁浇铸而成的佛头(头高达六米)而闻名,所以这座寺也叫铁佛寺,古色古香的塔、寺给校园平添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与风情——这是后来同学们在校门口照相才意识到的:隔墙无意闯入镜头的高耸入云的大云寺塔把小城悠远的历史与校园的现代文明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校园西靠在保存相对完好、底宽达三十米、高达十四米的古城墙内,而城墙外紧临着的就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汾河,汾水悠悠流淌注入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母校所靠的西城墙特点是城墙内地势高,而城墙外地势低,从城墙外看城墙高大巍峨、岩岩铁壁、难以攀越。这座小城因为这样的城墙,而得别名“卧牛城”,也让一支军队在解放战役中因为它得到了一个光辉的称号——它就是徐向前元帅坐镇指挥用兵多达一支旅鏖战一个多月通过坑道战突破固如金汤的东城墙(东关),而后才得以解放的这座城市,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攻坚战一个著名的战例而得名的“临汾旅”。这样,从里边上城墙相对较容易,加上我们上学的那时,不知何年月何原因,城墙里边的墙砖已被扒掉不少,特别是靠近我们女生宿舍三合院这边,城墙里边的墙砖已荡然无存,裸露着当年城墙的夯土和人们上城墙踩爬出来的曲曲弯弯的土道,所以总有同学闲暇时爬上城墙瞭望风景或者学习。在校时,我就特别喜欢攀上城墙或应对考试前的紧张复习或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楚的记得一次我借读的是《马克思传》,欣然提了马扎爬上城墙享受悦读。书中开篇介绍马克思出生地的文字是这样的: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西南部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城特里尔镇……,“古老”“美丽”“小城”我一下就把这些字眼与家乡联系起来,临汾不正是这样的一个城市!临汾因为处于黄河支流的汾河下游之畔而得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人类文明曙光初现开始,临汾大地上就脚步不停、故事不断:十万年前,丁村古文化遗址描绘了一幅丁村人手持石器,投掷、打击出没的野兽,铭刻了人猿相揖别的智慧的生动画面; 4300年前,帝尧定都于此,敬授民时、协和万邦,开启了华夏文明史上“尧天舜日”的美好时代;到春秋成就一个半世纪霸业的晋文公、大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政治家霍光,都在各自的舞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在临汾,行走之间都是五千年不断代文明的痕迹。远古、上古、中古等不同时期的文明以立体鲜活的形式呈现和延续,更集中到尧都形成了灿若星辰的古建筑、街区及村镇、传统民居和遗迹……。对家乡辉煌历史的纵览使我心潮起伏,不由度步墙头重新估量和认识这块写满故事的沧桑大地,放眼平原尽头好像卫士一样一东一西护卫着这块盆地的太行山和吕梁山,俯瞰城墙脚下曲曲弯弯蜿蜒向南的汾水,郭兰英的歌声不由廻荡在耳边:“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汾河的水呀哗啦啦的流过了我的小村旁……”, 在这样美丽的土壤上生长的母校怎能不美丽? 朗诵者简介: 李虹,笔名:盈盈虹韵,北京作家、诗人。【原鄉書院】栏目主编,人人文学网、微诗刊主编、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评委、中国萧军研究会大众诗社理事、马晓蓬瑞蓬京城诗友会等多家朗诵俱乐部理事、核马史诗海淀部落主席、参与新东方百日行动派“于慈江老师和你一起读诗”项目从头至尾领读、网络电台主播,【芃芸国风】作家、金牌主播,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在报刊、杂志多种公众号发表,其中《家乡的老枣树》曾获统战部《我爱宝岛台湾》征文一等奖,小说《老乐的天伦之乐》发表在《神州》杂志,被选为海淀作协主席石钟山组织的《小说的野心与完成度》三篇研讨作品之一,《只身冲入火海青春在平凡中闪亮》推出北京榜样李北冰,为著名诗人、评论家北塔的诗《被囚禁的风》撰写评论发表在《天津诗人》杂志上,诗歌《望星空》发表在《人民日报 人民号》,其作品温婉、细腻、阳光,富于激情与爱恋,用探索的眼睛揭示人生哲理,用灵动的睿智挖掘生活的真善美,用美妙的声音歌颂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