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3野有死麕

《诗经》23野有死麕

2022-04-07    01'23''

主播: 大海🌸😊

229 0

介绍:
野有死麕 诗经23 召南第12篇 野有死麕 一位年轻猎人把猎物作为礼物送给美丽的姑娘求爱,他们双双获得爱情。 野有死麕 佚名〔先秦〕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疑难字注音版 野有死麕 佚名〔先秦〕 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pú)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纯(tún)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tuì)脱兮,无感(hàn)我帨(shuì)兮,无使尨(máng)也吠。 译文及注释 直译 一头死去的獐子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意译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体。 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情意起。 林中朴樕无人理,野地死鹿还施礼。 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属意你。 缓脱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带对不起。 莫使狗儿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注释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无角。 白茅:草名。属禾本科。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 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吉士:男子的美称。 朴樕(sù):小木,灌木。 纯束:捆扎,包裹。 舒:舒缓。脱脱(tuì):动作文雅舒缓。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 尨(máng):多毛的狗。 赏析  《野有死麕》是《诗经》中迄今为止争议最多的诗歌之一。姑且当作一首纯真的情歌来理解吧! 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篇,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礼教尚未形成,社会风气较开放,古代男女对性的态度不像后世般受礼教禁锢,所以男女表达爱情还是比较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男欢女爱是人纯真性情的流露,不能言其淫艳、不符礼义廉耻。 这首诗写男女相悦定情之事,首章诗人写“女怀春”“吉士诱”,是情事之开端,主要用笔在“吉士”。二章写林中幽会,是情事之发展,主要用笔在“玉女”。三章是姑娘对爱人的昵昵私语,告诉他不要急切鲁莽,不要让别人察觉。这是情事的发展高潮,诗到这里戛然而结。然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诗虽短,写出了两个人物形象:勇猛强壮的猎人,他猎到了麕和鹿,他对姑娘如此情长,用“白茅包之”并“诱之”,最后终于得到了甜蜜的爱情;那位“怀春”少女,如此美貌、纯洁,是“有女如玉”,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爱情既羞怯又矜持,她说的那些话更增添了她的娇媚,也给诗蒙上一层朦胧的美。 《野有死麕》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人纯真性情的流淌之爱歌! 男子小心翼翼用白茅包好刚打到的獐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送给心爱的女子,并称女孩就像这白茅一样纯洁美丽。 二人亲热时女孩不好意思让他不要太粗鲁,以免招来人旁观的细节说明两位古代男女青年对待恋爱的方式是自然、直接、主动,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真诚大方,朴实率真,不矫揉造作,女生还带着年轻的娇羞。 獐和鹿,都是古人求亲的时候必备的礼聘之物,诗中引用这獐和鹿含义深刻。 《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直面讴歌爱情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第三段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正面侧面相互掩映,含蓄诱人,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后人鉴赏《野有死麕》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民俗风情及文化背景才不失之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