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和世界说说情话171128

老了,和世界说说情话171128

2017-11-28    06'16''

主播: 妮若安好

68 0

介绍:
老了,和世界说说情话 原创 2017-11-28 陈茂生  每天,不妨自作多情地对世界说说情话,然后,期待生活的热诚回馈。 同学、同事、朋友聚会照例“闲话三卡车、小菜两三筷”。一说添丁增口称谓升级,当然皆大欢喜;二说谁谁性情大变闭门不出只怕就此散了,引得一阵叹息;三说生老病死,虽然离开的还是少数依然让人唏嘘。直到服务领班来打招呼:过会要准备晚市了……才依依挥别。蓦然发现路旁桂花已散落一地,掐指一算2017的时光已经不多,再聚又是一年。 虽然平均寿命已延至“82后”,但大家依旧觉得人生苦短。只因真正有效的人生可能不过五十年左右,其余岁月或懵懵懂懂或浑浑噩噩。于是“人生应该更精彩”成了每个人的期望。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只是精彩的极小部分且是有限的“独乐乐”,而旅游、广场舞、大合唱……都是人多热情高的团队活动,有些“自作多情”的松散管理却成为驱散孤独的凝聚剂。于是,众人拾柴,红透神州。 过往“自作多情”以贬义居多,男女间“无情总被有情恼”总是一团乱麻。历经教育、职业、住房、医疗几大坎,等到“养老”了便意味人生进入“下半场”,以往看不透的慢慢淡了,始终执着的渐渐放了。在高速公路纵横的当下,年轻人经过的桥千姿百态,哪里还敢轻言: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若是无手机、无网络、无微信群的“三无”人员,都不敢自称在迅捷变化的社会中自如伸展了。有人刻意模仿古人潇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背地里,拖延犹豫、信息过载、失眠恐惧等等都能引起焦虑。最大的莫过于为金钱和健康的配比而烦恼:有钱有健康就是资产,有钱没健康就算遗产,没钱有健康只能“待产”,没钱没健康等于破产……这么一算,“自作多情”对于“后中年焦虑”或许倒是一剂好药。 生活可以玩味但不能亵渎更不可拒绝,所谓“玩”不仅要懂得“理解世界比寻找答案更重要”,还要“六十岁学吹打”,学会主动地赞美欣赏,谦卑地惬意随和。每天早上的“你好”当作说给这个世界的情话、晨跑时招呼相遇的邻人、路口帮助目光茫然的游客、景区有拍合影缺摄影师时自荐上前摁下快门、图书馆邂逅同好主动留个电话加个微信……包括坦然地赞美异性“美女”、“帅哥”,只要对方乐意接受,也不妨尽情点赞。怕只怕,在逼仄空间里自以为是、自得其乐,将狭隘的洞见当成“标准答案”四处显摆,把别人的奉承客套当成赞扬肯定……久之,孤独必然如影随形。 孤独,是“阿尔茨海默”的主要诱因之一。2016年民政部权威统计,每天约1370位老人走失,“痴呆”成为一个令人害怕的名词。日升日落,花开花谢。生命在于运动,信息就要流动;亲戚全靠走动,朋友经常互动,医生需要主动……每天,不妨自作多情地对世界说说情话:“我多么地爱你,你怎么舍得让我离开?”然后,期待生活的热诚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