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祖国# 一幅广州老西关的风情画

#我爱我的祖国# 一幅广州老西关的风情画

2019-09-21    09'06''

主播: 粤语频道

6741 122

介绍:
#我爱我的祖国# 一幅广州老西关的风情画 撰文:张嘉亮 一踏入广州,很多游客就想一睹西关风采,因为据说,老西关是今日广州著名的美食标志,也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其实西关魅力不止吃,还有浓厚的民俗文化。今天就带大家来欣赏这一幅美丽的“西关风情画”。 西关在哪里? 西关在明清时期,是地处南海县管辖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由南海县县府直辖,位于今日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近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朝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西关是当时广州城西面的地区,因明清时地处南海县府管辖的广州城西门外而得名(但当时非属广州城),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南海县乃至整个广东省的商贸中心。 比八宝粥还多料——荔湾艇仔粥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食在广州”,荔湾艇仔粥相信也是游客来到广州必选主食之一,因为艇仔粥的原料丰富,以油炸花生米、炸鱿鱼丝、炸米粉丝、生菜叶丝、海蜇丝、熟猪肚丝等作粥料,当客人要吃时,就把粥料放入碗里,然后加入新鲜鱼片,再倒入白粥,然后撒上芫荽、葱丝、紫苏叶,最后加入一小撮虾子、几滴麻油,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荔湾艇仔粥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在这个秋分季节,三五知己走进老西关,找个地方坐下,来一碗荔湾艇仔粥,你会感受到一股朴素而舒服的人文风情。说起荔湾艇仔粥,不得不分享一个著名景区,荔湾艇仔粥的发源地——荔枝湾涌。 荔枝湾涌与泮塘——演绎西关的特色文化 曾经有一首古诗写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这句诗描述的就是荔枝湾涌,在明朝时期,荔枝湾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渔唱”。来到荔枝湾,爱吃的朋友又精神起来了,因为来到荔枝湾,必然“进”泮塘,若进入泮塘,泮塘五秀麻烦来一份。那么泮塘为什么叫泮塘呢?泮又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泮塘村以前有个塘,长期保持有一塘满水,哪怕其它的塘水干了,这个塘都是满的。某一年,因为天气大旱,池塘水位就下降一半,奇怪的是,第二天塘水又满了,因此,村民把这个村定名为“半塘”,别名叫半溪。后来有位老先生说,“半半声”不好听,不如加多三点水,叫“泮塘”吧。广州人很在乎“意头”,加了三点水后,进入泮塘,就叫入泮了,而入泮在古时候的意思,就是考中秀才的意思。于是,泮字便沿用至今。 西关童谣:你还记得怎么怎么“猜呈沉”吗? 吃完艇仔粥,逛完荔枝湾,三五知己聚在一起,当然是玩游戏了,“猜呈沉”也就是石头、剪刀、布,这是一个让大人小孩无缝连接起来的一个游戏。而“猜呈沉”也有一首童谣,大家还记得怎么唱吗?“呈寻剪,呈寻包,呈寻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执到粮票买面包。” 西关童谣是一种由居住习惯的人们一代传一代而流传下来的儿歌,是老广州西关民俗文化之一。没错!在小时候,我们的“流行歌曲”便是童谣了,在广州西关,有着数不清的童谣,而这些童谣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月光光照地堂”、“落雨大水浸街”、“排排坐吃粉果”等,听着这些童谣,我们仿佛能看见一幕幕当时生活、游戏的画面。在广州,小朋友间嬉笑打骂的情节可以唱“河边有只羊,羊边有只象,象边有只马骝仔,好似你咁样。”,如果出现选择困难,我们又可以唱“点指兵兵,点着谁人做大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贼。” 作为一个在荔湾成长的人,我热爱这个地方,同时,我也希望在这里的文化可以与大家分享,当然,广州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不同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西关,是我记忆中最暖的地方,同时,也欢迎大家来广州,一起深入认识这个美丽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