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朗读:琪琪

《小雪节气》;朗读:琪琪

2020-11-21    07'43''

主播: 琪琪🌟👆

259 0

介绍:
压题照片摄影:运桂芳(北京巴威) 小雪节气 小雪为十月中,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 白居易诗:“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来自《释名》对“雪”为“绥”的解释,绥是安,霏霏绥绥,天地间就变得静了,更显人声之喧。《广韵》解释“雪”为“除”,由“除”而“洗”,庄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小雪之日“虹藏不见”。阴阳交才有虹,此时阴盛阳伏,雨水都凝成阴雪了,虹当然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小雪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三候闭塞而成冬 再五日“闭塞而成冬”,冬为藏,冬为终。 雪花六瓣 盼一场洁如羽毛之雪,轻扬我们的哀思。天洒泪为雨,雨被寒气轻薄为雪,那雨触寒气散,便速凝为六瓣晶莹的雪花,变凝重为轻盈,情绵绵徘徊暮云间,如银砾哀舞。 寒气不足,未盛为小雪,雪花为何六瓣?阴为六,冬为水,这是冬天盛阴的标识。待开春后,春花成五瓣,阴阳交午,变为五生万物。 《小雪习俗》 窖冰:窖冰,又称敲冰、纳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时,将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纳在冰窖中,以备炎热夏日到来时消暑、降温、制作冷饮。 在周代,皇上会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称之为“凌人”。不过,只流于宫廷贵族中。 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腌腊肉: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到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吃糍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晒鱼干: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酒: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