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夜半听鸟鸣

城中夜半听鸟鸣

2023-04-23    12'39''

主播: 耐心等待😍

227 3

介绍:
1、箐橙园投稿 城中夜半听鸟鸣 文/黄家祥 我居住在一座部队集资修建的八层公寓楼里,位于武汉市中心,公寓楼坐东朝西,采光通风都很好。西边是武汉最繁忙的高架桥二环线,桥上桥下白天黑夜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东边原本是王家墩军用机场,后因武汉市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崛起,给飞机起降带来了安全威胁,被迫关闭外迁了。武汉市政府在机场原址上建设了武汉中央商务区,我们自然也就成了商务区的居民。商务区四、五十层的住宅楼比比皆是,商务楼鳞次栉比摩肩接踵,438米高的武汉第二塔一一武汉世贸中心就在我家卧室窗前。 如此繁华喧嚣的城中闹市,怎么三更半夜会有鸟鸣呢?这事呀,与武汉人近些年来生态观念和护鸟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 原来王家墩军用机场周边的绿化植被就比较好,因机场占地范围广阔,与城区周围接壤处种有许多胸径七、八十厘米的水杉、法桐、香樟等高大树木,有些还成片成林了,给珠颈斑鸠、灰喜鹊、画眉鸟、杜鹃、白头鹎、云雀、金腰丝、黄眉柳莺、灰背鸫、发冠卷尾等数十种国家二类鸟类提供了自由栖息的天堂。但那时候人们根本没有生态意识和护鸟概念,一些人手持猎枪、汽枪、弹弓,一些人布网下套,想方设法捕捉杀害鸟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996年我国颁布了《枪枝管理条例》,随后我国的野生动物、鸟类的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并亲近人类。尤其是近二十年,无论是城市管理部门、开发商、建筑商,还是城中居民,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护鸟意识都得到空前的提高,发生了质的飞跃。 王家墩军用机场外迁后,在原址上兴建的中央商务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来的树种和树林,有些树林占地比较宽广,规划部门就把树林纳入公园中建设,让原本的树林不受任何影响和破坏,得以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有些地皮需要建设住宅楼、商务楼的,开发商则在建好之后立马移栽粗壮的成年林木,短期内即可成林成荫,植被湖泊也按规划做精做美,鸟儿很快就有了新的栖息地,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军用机场没有外迁之前,只要鸟儿落在枝头草地,大人们赶紧端气枪,小孩们立马拉弹弓,大有赶尽杀绝之势。而现在鸟儿飞回来,人们展露的是欣赏渴盼的眼神,大人们教孩子不要惊吓扑打鸟儿,还主动拿些玉米、豆子、面包去喂食鸟儿。鸟儿们似乎也明白了人类的友善,经常随心所欲的飞到人类活动的地面和居家的窗台上觅食,它们大块朵颐的同时显得镇定自若,活蹦乱跳的时候显得无拘无束。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这才是人类与鸟类的共同家园,这才是武汉人应有的环境价值观。 我今天晚上才从老家祭祖回到武汉,近千公里的独驾返程颠簸劳顿,本想早点歇息缓解疲倦,可躺下后怎么也睡不着。 四月的夜空,清浅朦胧,万赖俱寂,窗外舞影婆娑的香樟树,微风轻轻摇曳,送来一阵又一阵的鸟鸣声,显得格外悦耳,本有些疲倦的我却了无睡意。侧耳细听,开始好像是夜莺起的头,这时才午夜时分,后来叽叽喳喳就变成了大合唱,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细分鸟类的声音,画眉应该是最先参与的,它的嗓门最大话儿也最多,其次有黄鹂鸟、云雀和金腰丝等等。因为现在的疏菜不按季节上市,人们常说“大棚乱了四季”。我在想,鸟类会不会因为中央商务区彻夜辉煌的灯光而乱了白昼?或许现在鸟类的夜生活,也像人类一样,借城市的彩色霓虹灯光幻影,每天晚上来一场声乐秀?否则,怎么会夜夜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呢?要不然就是对我这次回乡祭祖、会见同学战友在品头论足。甭管怎样,鸟儿动人的歌声我是乐意听,它们叽叽喳喳的议论,我也乐意接受。听着鸟儿高低起伏的鸣叫声,旅途的疲惫顿时消失殆尽,甚至还有几分陶醉呢,就算真的在不对应的时间里有点吵闹也无妨。 每当倚立窗前,看见森林般的钢筋水泥楼房时,我仿佛置身于群山之中悬崖之上,楼房与楼房之间尤如群峰相连又似沟壑相通,远远望去,山峦起伏群峰林立,有一种家在岩中住人在壁上生的错觉;凝望楼下的这片香樟树时,我又觉得格外亲切,格外接地气,有城中乡野的味道,感觉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清亮柔情,每一条树枝都是那么富有灵气,每一声鸟鸣都是那么悦耳动听沁人心脾,有了这些带翅膀带歌声的小精灵,住在钢筋屋亦像神仙洞,看它们跳舞,听它们歌颂,与它们共情,与它们园梦: 倚窗凝望楼外楼 高楼夜夜鸟啾啾 春风吹庭院 氤氲城如洲 人有天堂净土 鸟有快乐自由 清风诉相思 鸟族也风流 繁花落尽 红尘看透 各自东南飞 来日又依旧 听君树上一席话 墨砚溅起言轻愁 契阔经年 夜夜听你展歌喉
上一期: 母亲去了远方
下一期: 黄土高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