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美国】第七十日- 和王博士聊医疗

【寻路美国】第七十日- 和王博士聊医疗

2016-08-28    56'05''

主播: 201501241526429540

297 18

介绍:
今天周末,非常有幸约到了正在杜克医学院的访问学者王奇博士,王博士在国内是武汉协和医院介入放射学方面的专家,他在美国主要进行基础和部分临床方面的研究。之前王博士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因为他觉得他很想和社会各界的人聊一聊关于医学的事情,告诉在中国的医生实际情况是什么。 王博士在访学期间感受颇多,对他个人颇为震撼的是病人病例的延续性和详细程度,在杜克可能查到30年前的病人的病例。在国内的大医院,可能很多先进的设备仪器都不比美国差,但是病例管理这样的软实力,还是我们不具备的。 对于在美国看病的问题,保险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保险公司会指派一些家庭医生,然后个人选择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负责日常毛病的处理和维护工作,家庭医生不能处理的问题向上级医院转诊,上级不能处理的再向上级转,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选择医院的自由度不大,如果想自由选医院也没问题,费用就不涵盖在保险里面了,要自己出。由于保险公司的冗长流程的介入和医院医生“乌龟”看病的速度,病人往往要等很长很长时间。这个等分两种等,一种等是等诊断,另外是等治疗,并不是很方便的就可以看到医生,看完医生以后诊断也需要等很长时间。 医院的急诊是可以马上看到医生,马上进行处理,为什么前几天看到的微信圈里转发的一个父亲陪孩子看脱臼花了很多钱的原因就是动用了很多急诊的资源。 还有一种就是平诊,这种情况下美国病人和中国病人看病没有什么不一样,拿着自己的保险直接排队去看,看病的钱需要看自己的保险能否涵盖,可能很多费用都要自己掏钱,看病流程大概会有帮个小时,在见到医生之前有护士询问和帮助做检查,见到医生的时间估计也不长,医生看好以后有医生助理告知病人注意事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基本是给医生的诊疗费用,大概一个小病的费用是200到300美元,病人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到外面的药方或者超市去买药。 再有就是超级大病的转诊制度,还是要面临等待的问题,短则半个月,长则三四个月。最主要的时间还是保险和医院的沟通问题,流程需要很长时间。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急诊室门口的警车,王博士告诉我这是急诊的常规配备,曾经在波士顿一家医院急诊,曾经有人因为对医生发生口头的不尊重,经过劝导后无效,直接被警察带走。 为什么美国的医患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呢?王博士认为保险制度可以给病人一定的安全感。病人知道自己的后盾很强大,心理会有一定的慰藉感。而且就美国的整体氛围而言,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认同和尊重感是比较强的。某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在某种层面上也是整体社会信用出现问题的表现。但是美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和谐,医患关系也时不时剑拔弩张,怎么办?强大的律师团和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在后面。 王博士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国内的医生无法改变医院以外的事情,毕竟医生只是一个小的群体,但是对于医生个人素质是能够改变的,不但可以在技术方面提高,还可以在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方面改变自己。 那么王博士最牵挂的人是谁呢?可以打开左下角的“阅读更多”点开收听。 如果你想发现更多有趣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Nothing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