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S模拟时代50CD赏析

PHILIPS模拟时代50CD赏析

2017-02-18    44'37''

主播: 发烧门诊部

131 21

介绍:
今天我们继续PHILIPS模拟时代50CD中精彩唱片赏析,这套专辑全部收入的是PHILIPS唱片模拟录音时期的精彩好录音,经过重新制片出版,每张唱片封面都是采用当年出版黑胶时的原始封面,在聆听音乐时带给人历史重现的穿越感。本期内容:荷兰指挥大师海丁克与前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克莱伯斯演绎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录制的比才《卡门第一、二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各具特色的演绎带给我们难得的艺术享受。 耳边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1乐章,这部作品与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共同被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作品的巅峰之作,在乐坛享有崇高声誉,也因此拥有众多优秀的唱片版本,奥伊斯特拉赫、格罗米欧、施耐德汉、穆特的几代大师都有杰出的录音,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来自PHILIPS模拟时代50CD中的唱片,是由时任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的著名荷兰小提琴家克莱伯斯与荷兰指挥大师海丁克在1979年合作的录音,该录音首先以LP形式发行,后来以ADD形式推出CD唱片,获得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的评价。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是昂扬着英雄精神的奏鸣曲。第二乐章是庄严壮丽的小广板。第三乐章是充满活力的回旋曲。,第1乐章,不太快的快板。以定音鼓的五声敲击开始,因此该协奏曲也被称作《定音鼓协奏曲》;乐队首先将呈示部的主题演示一遍。其中的D大调主部主题沉静、安详,A大调副部主题力度有所加强,并在重拍上采用顿音,情绪异常坚定、果断。整个乐章一直由主部主题占据主导地位,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有对比的成分,但是没有激烈的冲突。整个乐章的情绪沉着、坚定,给人力量和信心。荷兰小提琴家克莱伯斯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首席,他的风格是不十分突出自己的个性,有些近似格罗米欧的特点,稳健、严谨,典型的德奥曲风。 第2乐章,小广板。这一乐章是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抒情曲,具有宽广、柔美的抒情特征。单簧管呼应着小提琴奏出的乐句,一句句平缓地流淌,其中偶尔加入小提琴的快速经过乐句。最后,经过一个简短的小提琴独奏,该乐章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整个乐章的情绪是冥想、平静的。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完成于1806年。这一年,他对他的学生 ——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恋情。 乐曲中反映出他这些日子的生活中充满的诗意。独奏小提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担任协奏的乐队并不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他们积极参与乐曲的音乐发展,乐 队的音响效果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因此该曲又被称为《交响协奏曲》 现在音乐来到第3乐章,快板,回旋曲。小提琴一开始就在第四弦上奏出主题,这个跳跃的主题充满欢乐的情绪。随后,乐队重复演奏。这个主题在小提琴的各弦上都有表现,最高到一弦高把位的泛音演奏,音域跨度极大,充分表现出欢乐和高昂的情绪。这个乐章的高潮也是整部作品的高潮。这首协奏曲是贝多芬专门为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克莱门特而作,也是由克莱门特首演。其中1、3乐章中的华彩部分是由克莱门特谱写的。现在演出中流行的有两种华彩版本,一个是约阿西姆的版本,另一个是克莱斯勒的创作。本录音采用了克莱斯勒的华彩版本 下面要听到的是英国指挥家马里纳指挥伦敦交响乐团1978年录制的比才《卡门》第1、第2组曲和《阿莱城的姑娘》第1、第2组曲。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是深受乐迷喜爱的作品,歌剧的序曲是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突出了具有尖锐对比的音乐形象,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和动机,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的音乐。这部序曲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现在听到的是《卡门》第1组曲中改编自歌剧第2幕,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的乐曲,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有活力的旋律。 歌剧《卡门》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音乐饱含脉脉的温情。这部以烟厂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作为剧中的主人公的作品,在那个时代的歌剧创作中十分罕见,因而显得难能可贵。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长演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而根据歌剧中的歌曲和音乐素材改编的第1、第2管弦乐组曲,也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经常在音乐会上演的乐曲; 卡门第2组曲结尾的波西米亚舞曲是一段热烈欢快的乐曲,乐曲由长笛轻柔的吹奏开始,弦乐的加入使音乐的织体逐渐丰富,随后的响板等打击乐器用多样的色彩和变化的节奏使音乐渐入高潮。 《阿莱城的姑娘》组曲是比才又一部脍炙人口的音乐精品。1872年夏天,法国沃德维尔剧院经理邀请比才为即将在剧院上演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创作戏剧配乐,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话剧《阿莱城的姑娘》谱写了27段音乐。同年10月1日,话剧《阿莱城的姑娘》在剧院上演。戏剧没有获得成功,可是音乐却受到观众好评。后来这部话剧很少演出,比才从中选了4段音乐改编的管弦乐《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却受到观众的喜爱而流行至今。 这是《阿莱城的姑娘》第1组曲的最后一首,卡利隆舞曲;有人说,比才这套管弦乐组曲是具有法兰西风格还融入了西班牙情调的田园诗般的音乐,曾经有人这样评价:音乐“溢着作者心中的梦幻,形式纯朴自由,音调悠扬高雅,像慈母般的微笑,像纯洁爱情的结晶, 马里纳虽然身为英国指挥家,但却在世界声名远扬,经常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中心。他先后和欧美各国近20个优秀乐团合作,所到之处,深得乐手们的尊重和爱戴。因为马里纳早年也是个乐手,曾任伦敦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所以,作为指挥更了解乐手,他从来不做独裁者,而是从演奏家的角度去指挥和领导乐团。因此,许多乐手都喜欢称他为"绅士先生"。耳边听到的是《阿莱城的姑娘》第2组曲的第一首乐曲帕斯托雷尔。 法兰多尔舞曲是《阿莱城的姑娘》组曲中最为大众熟悉和喜爱的乐曲,经常独立出现在音乐会的曲目之中,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乐团演奏录制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唱片,这支他亲手培育的优秀乐团形成了音色柔美、层次清晰、极富歌唱性的演奏风格,尤其擅长演奏莫扎特、罗西尼、维瓦尔第的作品,而这套比才管弦乐唱片的录音也充分体现出乐团多彩的音乐风格;在这里马里纳的指挥与大家熟悉的迪图瓦截然不同,迪图瓦的风格欢快活泼,而马里纳的演绎更加细腻而富有内涵,尤其是《阿莱城姑娘》组曲中优美的小步舞曲,更是令人过耳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