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作者:申赋渔

二十四节气:秋分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作者:申赋渔

2021-09-24    05'48''

主播: 莫亦琪

243 0

介绍:
二十四节气:秋分 节选自《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作者:申赋渔 配乐:杨清柠 - 寂寥清秋 (古筝)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月饼形式多样,口味不一。 祭品摆好之后,在香炉里点好香,对月跪拜。“羞花闭月”,是人们对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时,都希望有一片云彩会从月亮的面前飘过,证明自己的美丽。但是月亮不能躲在云层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惊慌,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们会拿了铜锣边走边使劲地敲打,来惊吓天狗,让它吐出来。 拜月之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分吃月饼。家中几人,就把月饼切成几份,要是有人远在外地,未能赶回,也要给他留上一份。边吃月饼边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灵药,身子轻了,慢慢地飞了起来…… “常娥应悔huǐ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们对月宫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没有太多兴趣,倒是对那只捣药的玉兔十分喜欢。因为他们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样子,用泥做成的“兔儿爷”。“兔儿爷”,长着两只长耳朵,粉白的脸,戴着金盔,身披战袍,左手拿着盛chéng药的臼,右手拿着捣药的,背上插着小旗,胯下骑着老虎,威风凛凛。 故事讲到深夜,大人们 终于要睡了。可是祭品 却不能收回,要一直摆放在院子里,直到月亮消失。然而这是危险的,因为四周潜伏着许多的顽童,他们就等着大人们睡去,好偷去桌上的月饼。于是,皎皎月光下,孩子们 毫无睡意,拎着"兔儿灯",在一家一家的门前 游荡着。一不小心,就听到大声的呼喊与杂沓的脚步——又是哪一个得手了。 这一晚,大部分孩子 都有收获。他们 会带着自己的战利品 喜悦地进入梦乡。事实上,第二天一早,妈妈就会按照月饼上不同的记号,笑容可掬地送还。 在母亲送还月饼的同时,对方 会回赠桂花糕、桂花栗子,或者桂花糖芋艿。秋分桂花开。《清嘉录》上说: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人们喜欢桂花的味道,几乎在秋分时的每一种食品中,都掺进了桂花。据说香桂的种子,就来自月宫 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所以 人们用摘得“桂冠”,表示获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试得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秋分食桂花,又是一种含蓄的祝福。 太阴星君,中国道教神话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月姑等。全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见《道法会元》)、“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见《道门定制》),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见《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申赋渔,作家、文化学者 [1] ,1970年出生于江苏泰兴 [2] ,现居巴黎 [3] ,从事记者工作20年,2016年起专事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