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自己

平视自己

2017-05-09    16'56''

主播: Cheryl Joo

112 2

介绍:
之前看了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颁奖礼中,林依晨对胡歌留学前的临别赠言,感动的热泪盈眶。 显然,他们都是那个可以平视自己,在经历人生起伏,身体创伤后仍能调整好自己,找到正确的前进脚步,抛下名利去学习去追求自我的人。 今天这一期说的正是平视自己与自省的重要性。99%的人都毁于顺境,你有这种情况吗?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很多学霸人设优秀人儿都走得顺风顺水。可大多时候,太顺的人生未必就好。 正如古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沉浸在太顺的人生里,我们会习惯于舒服的模式,安逸的快感,被名利、夸奖等所迷惑,却忘记了静下心来重新看待自己,平视自己。 林依晨曾经对将要去国外进修的胡歌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表演工作者或者一个普通人都有被人家仰望,或者轻视的时候,可是我觉得,只有他自己知道该如何平视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趟旅程他会得到很多。 她在《金星秀》上坦言自己跟胡歌是很相似的人。 有相似的经历、价值观和对待表演的态度,并透露因为琅琊榜的热播,胡歌感觉自己被推到了墙角,事业到达了一个高峰,但个人的空间被极大压缩。 她说过演戏是探索人性的过程,她是用生命在演戏。 或许是两人都如此热爱演戏,才希望自己有一个沉淀的过程,不想因为外在的荣誉而迷失方向,忘记了初衷。 处在事业巅峰时,如何认识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当得知胡歌需要时间去学习充电时,朋友的反应是“神经病啊,片酬上涨这么多,为什么休息呢?这时候不拍戏损失多大?” 胡歌淡定地说:“永远都会有比我片酬高的人。” 林依晨和胡歌都是经历过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也承受过人生的苦难。 有人说,人在病痛时是最清醒的时候,因为这时,外在的金钱和地位仿佛变得很轻,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这时他才会真实地面对自己。 胡歌曾经在年轻得意的时刻被一场车祸导致毁容,这是一个大的灾难。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个灾难也是他的一笔财富,这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灾难的态度。 他没有消沉: 我要在死亡的阴影里热烈地活着;我要在演员这条路上走很长时间,能走多长就走多长;我要多为张冕(车祸去世的同事)活一份,并活出意义。 这个灾难让他看到容貌的光鲜亮丽并不能提供持久的养分,只有充实强大的内在才会源源不断地抽根发芽。 林依晨也是在做了脑部手术后决定人生需要放慢脚步,需要沉淀和梳理自己,于是她选择去英国攻读硕士学位。 他们的选择不是诸如为了家庭被迫放弃事业之类的无可奈何,而是他们懂得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懂得平视自己,不因荣誉而沉溺其中,骄傲自满; 也不因困境而消沉颓废,这种及时的觉知和反省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自己与内心的交流,自己将自己如何定位。 很多人在自己最红的时候,往往选择借机出发,增加曝光率。你会在各个节目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如此便很少有精力和机会来重新看待自己,提高自己。 而那些演艺界的常青树,像《人民的名义》里的这批老演员,恰恰是适当地与人堆拉开距离,懂得平视,不断完善锤炼自己的人。 正如胡歌所说,艺术生命非常长,他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人在高处时是最容易得意忘形的时候,越平顺往往越潜藏着危机。这个危机来源于你是否一如既往、始终如一,你是否懂得觉知与反省,不因外在的际遇而迷失。 懂得平视自己的人是无所谓得意或失意的,因为得意或失意只是外界看来的样子。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许只关注自己心灵的安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艺术。 同学是做技术工作的,前几天刚刚跟我感叹说,有时候人太顺利了反而不好,经历一点挫折,遇到一些问题能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他说正是因为他以前比较顺利,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概率事件没有出现,因此他没有机会去尝试解决问题,缺少相关经验。 而在现在的关键时刻,当出现此类问题时,便显得比较被动,无从下手。 人往往就是这样,太顺利的时候,何尝想到放慢脚步,检查一下自己呢? 我们容易被那些夸奖表扬迷惑,也就想不到可能隐藏的问题。 鲁迅先生说过,工作和学习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你习惯了一种舒服的模式,就容易被这种模式影响,变得懒惰起来。 不懂得平视、反思,其实就丢失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等问题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打破这种平稳的局面,而等到那时就为时已晚了。 保持平常心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越是成就大的高人、大师,往往越谦虚、温和,大概就是源于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不会因为外界的一时得意或失意而动摇。 因为他们知道得意、失意乃人生无常,而只有懂得平视自己,持续自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真正的智慧。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 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小纸条: 一张写“我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另一张写“世界为我而造”。 这正是平视自己的智慧。 得意时坦然,从自负的心态中解脱出来,想到自己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失意时泰然,明白世界是为我而造,重新整装出发。 平视就是更好地自我认识,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你不可以支配的东西比如机会、运气以及外界的声音,那就让它顺其自然; 你可以支配的东西比如做人和处世,那就尽自己努力去做好,对于你来说,这就是圆满的样子。 是否可以平视自己,勇于自省,有一颗平常心,关键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 看到过一幅关于认知的状态图,把人的认知分为四种层级状态,分别为: ●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有敬畏之心,空杯心态,想要丰富自己的状态; ●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是抓住了事情规律,提升了认知的状态; ●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是永远保持空杯心态,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而处于第一层认知状态的人,比率竟然高达95%,正是这种认知阻碍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 一个人倘若自以为是,他便不会平视自己,不懂得检验和沉淀,不会从自我否定中得到前行的力量。 懂得平视、保持平常心并不是无所谓悲与喜,跟植物似的什么都不想,而是下力气跟自己的心灵角力才能得到。 人难免会有虚荣骄傲或者沮丧无助的时刻,难能可贵的地方便在于:你能认识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内心方向是什么。 做到如此,那些外在的声音和慌乱的情绪也一定会被你坚定的内在目标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