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故事 文 张陆 诵 刘晶

我们家的故事 文 张陆 诵 刘晶

2022-04-25    13'18''

主播: 绿色蔬菜👌

225 1

介绍:
我们家的故事 文 张陆 我們的父親張仁清,生於1913年11月一個僱農家庭。我們家爷爷輩是哥倆,為了生存,爷爷從山東逃荒到山西省屯留縣原村。 大爷爷一家仍留在山東(父親在部隊時的照片)。 在父亲七岁時,爷爷因欠人家钱,大过年不敢回家,在山里躲债。由於飢寒交迫,染病一病不起,不久離世。扔下奶奶一人,支撐著這個家(照片是父親的革命傷殘軍人證)。 父親家兄妹七人,沒了爷爷,全家貧困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存,父親七歲就給地主家放羊、扛活,直到參加革命。 身為僱農的父親,從小就對舊社會、惡霸地主的不滿而具有反抗精神,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老實莊家漢。為了能改善僱工們的夥食,讓大家吃上肉,他就把公羊趕到懸崖邊,並在羊角上塗大蒜。一見風,公羊角奇癢無比,公羊與公羊就頂架解癢,後退的一方會掉到山崖下摔死,這樣扛活的夥記們就有肉吃了。 就在父親參加革命前,他惹了一個大禍;為了發泄對地主的不滿,寒摻地主家,他和二大爺半夜赤身***,拎著一桶亂七八糟顏色的塗料,把悪霸地主(村長)家的院大門塗了遍,還潑了大糞湯。然後到河裏將身體洗幹凈,藏好塗料桶,不留一點痕跡。 第二天,此事轟動全村,村民們無不拍手稱快。被腦怒的地主第一時間就懷疑到父親身上,因父親在他們眼裏就是個“刺頭”。並著手去縣警察局報案,抓捕父親。好在當副村長的劉姓大戶(我奶奶在他家做過奶媽)暗中給父親捎信:告訴快逃吧! 父親和二大爺逃離家門後,為減小目標,倆人各奔東西。從此,父親走上了革命道路,參加了縣武裝大隊(地方民兵武裝),那是1935年。二大爺和父親一別就再無消息。 父親直到全國解放了,才和家裏聯繫上,家裏人以為他己不在人世了(二大爺一直沒有音信)。 1937年11月,父親正式參加了八路軍,開始了他的革命軍旅生涯。当时红軍改编為八路軍刚刚四个月。 (照片是父親在抗日時期和戰友們合影,後排左一是父親)。 入伍後,父親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獲得不少軍功章)。 在1940年11月,在山東與日寇、日偽的激戰中,父親大腿部被炮彈片炸傷(腿外側炸掉一大塊肉,被評定為叁等乙級傷殘),並從攻城的雲梯上摔下來,摔得昏死過去。直到晚上醒來,戰鬥己結束,一個人也沒有了。父親堅難地從死人堆中爬出,托著受重傷的腿,去尋找部隊。經過千辛萬苦,一路討飯,十幾天後,才找到部隊(照片是解放後父親和戰友留影,前排右一是吳啟來叔叔,後排是喬叔叔)。 小時候我們看記述解放戰爭的《紅日》電影,父親親身經歷了全過程。我們鐵西應昌小學和興華小學等學校,都紛紛請“老八路”的父親做革命傳統報告。 在解放前夕,我們家隨軍到過“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父親屬於***的“四野”部隊司令部供應部門,為加 強城市管理,後被改編為“公安縱隊”22獨立師。 父親所在公安22獨立師,大約1950年換防到瀋陽。父親母親1954年12月轉業到地方瀋陽第一機床廠。在瀋陽第一機床廠,提起張仁清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老八路”,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山西老家,隨父親之後,劉姓大戶(副村長)的大兒子劉忠義(高中文化,奶奶是他奶媽),也因得罪了惡霸地主(村長),在家待不了了,出來參加了革命。解放後也在瀋陽,出任遼寧省水利廳長。我們兩家經常來往。 山西老家在瀋陽還有一個本家叔叔張同亨,他是瀋陽空字023航校中隊長(中校)。我們哥幾個常到他家玩。 (照片是全家五口人,父親、母親、大哥、二哥和我) 母親孟慶賢,1924年生於貧苦市民家庭,佳木斯人,小學文化。經 部隊組織介紹與父親結婚。1948年參加革命軍隊。 母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回鄉轉業證”。 母親從小喜歡讀書,想去上學。因家庭生活困難,家中大姨(比母親長10多歲)極力反對,是舅舅(家中排老二)堅持供母親讀書。這樣母親才得以小學畢業。 舅舅是母親的“恩人”,對母親很好。母親對舅舅更好,舅舅是母親一生的牽掛。 母親在部隊從事供應部門“出納”工作。 母親送二哥回公安部天津幼兒園前留念。 母親轉入地方後,因家裏孩子多,56年響應國家號召光榮退職。 母親後來閑不住,又參加了街道“生產組”,繼續發光發熱。 母親和最好的閨蜜楊易光(她也是復原轉業軍人)。 大約是1957年,楊姨愛人劉書生(到地方任沈陽化工廠黨委書記)抗美援朝從朝鮮回國,轉業到瀋陽,房子暫時沒下來,她們一家五口就住在我家東屋。後來,她家二女兒、大兒子、二兒子及小妹分別是我、四弟、大妹妹及老妹妹的同學。 母親、大哥、二哥和我。 母親、我和四弟。 母親大約在1967年,帶著老妹妹“力言”(約6歲)回到故鄉——佳木斯,和舅舅全家合影留念。舅舅共有七個子女。 舅舅是位本份的手藝人(板金工),手藝很出眾。小時候清楚記得家裏用的大盆(小孩洗澡用)、澆花的水壺、水咬子等,都是利用邊角料(雪花板)出自舅舅之手。   解放初期,長春汽車制造廠還將舅舅請去,參加了新中國第一臺汽車制造攻關大會戰。中國的第一臺汽車問市,也有舅舅揮灑的汗水。攻關會戰結束,廠方邀請舅舅留下,被舅舅挽言謝絕(照片是母親和舅舅、舅母)。 舅母是一個善良的家庭主婦。為了補貼家用,舅母每天忙完家務,不辭辛苦,常常在街頭擺攤做些小買賣。小時候在舅舅家串門,舅母一直帶著我,去街邊賣東西(照片是母親和舅母在一起)。 1984年,我作為“研修生”在日本東京,二表哥孟繁華隨團在東京考查,我們相聚在日本東京。 我們家子妹六人。我們哥四個都出生於革命部隊,到地方後,國家每月都給津貼,四人每月60元(在五十年代算一筆不小的收入),直到1971年才被取消。 大約是1982年,我們全家到“北陵公園”遊玩。那時大哥張忠翔、二哥張明(忠槐)、我(忠誠)、四弟(忠軍)和大妹妹力超都己成家,並有了孩子。 大哥是醫學教授,7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院)。二哥是二級教授,8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在的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我是副高級工程師,76年畢業於大連輕工業學院(現在的大連工業大學)。(照片中沒有我,我在照像)。 父親轉業到第一機床廠,在運輸科當科長。非常巧,還遇到解放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在部隊裏的老熟人。這人姓李,因長得胖,大家叫他李胖子。當年他在四野司令部給***元帥開車,因哥哥(也是革命部隊司機)犧牲了,他就不辭而別,開小差了,沒能等到全國解放(照片是父親和單位同事合影)。 2020年10月,大哥張忠翔(前排右一)、二哥張明(後排左二)、二嫂劉穎(後排左三)、四弟張軍(後排右一)、大妺妹力超(後排右二)、我(後排左一)、大妹夫張鐵軍(前左一)和大嫂的大弟弟張常林(前排中間)合影。   我們的父輩都不在了,但他們的為人好品德、好思想永遠在我們心中。我們想念他們……。 朗读: 绿色蔬菜(刘晶),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发表于《沈阳广播电视报》《幸福老人报》,多见于《沈阳晚报》;散文和诗歌发表于《***知青》,现受聘《中国知青专刊》编辑。喜欢诵读、声乐、乐器。崇尚:天道酬勤、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