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风

珠海风

2021-11-03    13'44''

主播: 炆瑄

233 1

介绍:
珠海风 文/华强 风无色,珠海的风却是缤纷的,它时常卷着花瓣漫天飞舞;风无味,珠海的风却是甘爽的,它通常会夹杂着淡淡的海草气息扑面而来;风无形,珠海的风却是有张力和弧度的,它偶尔暴躁地掀起一阵狂澜让人们对大自然肃然起敬;风无常,珠海的风却是有方向的,它总是认准自已的路径飘飞前行。 北风起兮向南吹,西风转兮向东奔。小时候记忆里的风是“北风阵阵吹,雪花片片飘;晨风送我迎朝阳,晚风陪我立黄昏;风光带我奔天涯,风儿随我去远方”。1992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缕缕春风送我来特区,这是一座只有风没有雪的城市。第一次瞭望蓝蓝的海弯,第一次漫步款款的情侣路,落叶随风奔跑,浪花和着海风拍打岸礁。那时那刻,海风是自由的心情,灵魂是自在的帆船。从此,除了故乡习习的凉风,我也爱上了珠海爽爽的暖风。俗话说“跑得起来风更疾”。对于奔跑着的特区城市,珠海的风是绚烂多元的,它既是海风、山风,也是开放的春风、改革的东风…… 珠海风——兴近代开放之风 16世纪以来,西方文明之风吹到中国,吹醒南海香山小渔村。珠海,开始放眼望世界。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外面的世界真奇妙。珠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锋,有着蓝色的海洋,也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大兴近代中国开放之风。一大批仁人志士,容闳、黄宽、陈芳、黄胜等跨出国门,走向蓝色的海洋,寻找强国富民的开放新路。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东西文化,交融冲撞,融合发展;科学技术、民主文明,开放理念,让一批批珠海留学幼童成长成熟起来,活跃在民国的天空,成为灿烂星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中有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囯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电报局局长唐元湛,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韦wei2悫que4,海军元帅蔡廷干等,可谓数不胜数。 珠海兴近代开放之风体现在“最”字和“一”字上。1621-1627年间,朝廷为防御外来侵略,在前山设立最早的前山寨;珠海淇澳岛成为了中国最早打败英入侵者的战斗场,村民用英人赔款铺设了一条花岗石街“白石街”,纪念19世纪中国最早抗英获胜的战士;香山商人徐荣村,凭借“荣记湖丝”成为最早获世界商品博览会奖牌的珠海人;唐廷植是中国最早的工商业开拓者;其兄弟唐廷枢shu,他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七个第一”:撰写第一部词典和教科书《英语集全》,开办上海第一家医院——仁济医院等,被李鸿章誉为“是商办之首”、“中国可以没有李鸿章,不能没有唐廷枢”;徐润是中国最早创办民营机器印刷厂的珠海实业家;林伟民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容闳,第一个留学博士;陈芳,她在夏威夷从事商贸业务,成为第一华人首富,是在夏威夷升起中国国旗的珠海人;唐家会同村是中国第一个用上电的村落。此外,还有早期中共中央***委员苏兆征,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古元,《西洋史要》编辑人杨匏安等。 珠海风——领时代改革之风 1978年,一位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从此掀起了改革之风。1980年,八月丹桂正飘香,珠海特区成立,徐徐拉开了改革的帷幕。40年沧海桑田,40年弹指一挥间。几代特区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闯海精神,只争朝夕、奋力拼搏、砥砺前行。贫困的小渔村从此华丽转身,蝶变成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成为一颗美丽的南海明珠。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改革的春风继续吹遍珠海每一个角落。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人更是务实进取,闷声作大。特区拓荒牛用“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打响了九洲港的战斗。当年九洲港热烈繁忙的建设场景,激发了杨沫、秦牧、王蒙、贺朗等一大批作家诗人的创作热情。贺朗对九洲港建设作了这样的描述:“正值元旦,工地上响亮的机器声、汽锤声,代替了节日的鞭炮声……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特区的开拓者们,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波涛汹涌的伶仃洋上,建成了现代化的九洲港。”随后珠海机场的建设被誉为“亚洲第一爆”,创下了世界爆破史上之最,拉响了特区改革前进的新号角,推动了珠海的国际化进程。90年代,首开先河的科技重奖、全新的珠海航展、时尚的珠海赛车、两岸三地珠海电影节等,星光熠熠,盛况空前,活动频繁,声势浩大。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这两个地缘上的邻居,血缘上的兄弟,从此手拉手、一起走;港珠澳大桥再次将地缘距离缩短,粤港澳大湾区再次燃起改革激情,朝着世界湾区经济量级能级奋力前行。 珠海风——引未来创新之风 乘着40年改革开放的东风,新旧珠海人挺起胸膛在风雨中奔跑,在拼搏中成长。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小平欣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难忘1978,中国对外开放;难忘1980,特区成立;难忘1992,小平南巡讲话,开放的大门一扇扇打开;难忘1999,澳门回归。四十年风雨兼程,珠海在改革春风中成长,在一次次台风洗礼中涤荡,在探索和发展中走向成熟。 在秋风吹拂中,成熟的稻谷,都懂得弯腰。风,遇到阻力而能改变方向;水,遇到阻挡而绕着奔涌。上善若水、厚积薄发、海纳百川、扬帆起航,湾区珠海人要能屈能伸,继往开来,才能引领未来创新之风。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汇集创新人才,引领创新潮流。珠海风,是开放的劲风,更是未来创新之风。它正朝着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经济发展、教育和人才汇聚、社会治理创新、宜居宜业城市发展、航空和海洋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奋进。在这片17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以格力、伟创力、金山、赛纳、小米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中大、北师大、北理工等一大批名校的分校也纷纷落户海滨之城,与特区一起敲响时代的鼓点,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在过去的40年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称谓不绝于耳。 风从南方起,潮从南海涌。海风醉我心,我喜欢珠海的海风,可以凭风听涛声,随风逐海鸥;可以看劲风击碎海浪,细细碎碎的浪花娇羞地散落在大海的怀里;可以看珠海风,吹一屏云暖珠江潮,劲一扇风舞横琴湾。风抚波浪潮卷潮,狂风骤雨云卷云。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风力,苍穹有劲;是风速,变幻莫测。珠海风,百年中国开放之风,四十年中国改革之风,也是未来中国的创新之风。
上一期: 珠海的云
下一期: 珠海情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