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年轻时该做什么准备?

老了,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年轻时该做什么准备?

2016-02-25    10'04''

主播: 新新向日葵-陈川FM

523 26

介绍:
  格里格·津巴多在《心理学与生活》里提到:“在我们七八岁的时候,一年所经历的会占到我们大脑中记忆的1/5(考虑到两岁之前并不会形成完整的记忆);大概当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年的记忆只占到了总记忆的1/20左右,差不多一年过去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过了个暑假;等到了六七十岁,一年所经历的只占到大脑中1/60,相比于二十多岁时,同样的一天给你的感觉却是快了三倍,那时候日子才跟飞一样的。加速冲向死亡,就是这样残酷。”   是啊,你发现没,做记者的大都是年轻人。除了身体条件以外,成熟后的人更容易感到“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失去了好奇心,还怎么有动力采写新闻呢?我曾实习过的电视台,就有老记者年年把往年同类事件的稿子再搬出来。按理说这不叫“新闻”了,因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但是见的事情多了,每天、每年可不都在重复吗?   一是确实很多事有规律。二是心态老了,明明真有新事也不放在眼里。比如年长者通常不太敏感于新科技的突破,即使它已经在改变人类长期的习惯。就说使用智能手机吧,需要反复求教年轻人才能学会一点。   不过,我忽然又想,是不是也并不像津巴多说得那么残酷?因为人是会忘记的。到了六七十岁,一年所经历的真的只占到大脑中1/60吗?如果我们糊涂了,遗忘了过去的很多事,是不是仍然可能占到1/20?从这个角度说,健忘就不是“糊涂”,它意味着你眼中的世界显得更新鲜呢。   奶奶在眼睛还看得见的时候,最爱打“四色牌”(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扑克牌),一种他们从小就玩的游戏。有人说,我们80后从小很孤独——独生子女,所以在家孤独;集体组织解体,所以在外也孤独——将来老了还好些,因为那时就会广场舞了。其实,我们老了并不会去跳广场舞吧?我们最喜欢的,仍然是从小熟悉的,电脑游戏、周杰伦的歌曲。广场舞这种不孤独的文化,只属于集体组织健全的40、50后,不属于80、90后,也不属于上一代老人10、20后——他们没那么会玩。老人跟老人还是不一样的。   《快乐星球》里忘了是谁说过:“人们对一件事物的价值评价,70%来自童年的记忆。”   经历过的事情总会在头脑里留下宝贵的回忆。然而,我们把回忆抱得越紧,就越难接受新事物。但是,要一个人丢掉既有的经验,谁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