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老年大学诵读(5)罗光毅

重庆市江北老年大学诵读(5)罗光毅

2019-10-03    07'16''

主播: 李风😺

605 1

介绍:
漫步黄桷垭 作者:罗光毅(交谊舞4班) 诵读:李风 春日里的一个午后,走在南山黄桷垭老街上,从街口斜坡处徐徐上行,慢慢悠悠地走着,眼光扫描着熟悉的和已渐陌生的街道及房屋,脑海里却在急速梳理着我与它们的亲疏关系。 黄桷垭老街的风貌改造已接近尾声,这条五百多米的街道,因留住了原住民,处处都呈现出巴渝风貌的老味道。屋舍高低错落,房顶青瓦覆盖,外墙的窗棂和立柱多是实木装饰,但风格各异,远远望去,仿佛穿越过时光隧道,一幅属于黄桷垭的“清明上河图”就在你的眼帘里了。街道里,多处珍贵历史建筑,已被精心雕琢,一栋楼就是一处景观,一处景观就有一个故事。老街上,楼宇构成景观,景观讲述着故事,故事里再现了“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的历史传说。 黄桷垭老街起源于黄葛古道。黄葛古道是巴渝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古道,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曾是历代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古道始于唐朝,鼎盛于唐朝后的各个时期,属于巴渝十二景之一。 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尤其喜欢她填词的那首《橄榄树》,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至今回响在我的心里。三毛说的远方的故乡,就隐身在巴渝的黄葛古道上。三毛就出生在黄桷垭,黄桷垭正街145号就是三毛的故居,她同父母、姐姐一起在此生活了五年。幼年的三毛,在黄桷垭时,喜欢荡秋千、看宰羊、戏水缸、逛坟地,特别喜欢看《三毛流浪记》漫画,后来从事写作后,就取笔名为“三毛”。 三毛故居的整体改造已接近尾声,故居的房屋已经完工,侧旁一个宽大的建筑正在抓紧施工,据说是故居的展览场所。故居以前的院坝还在,陪伴三毛成长的黄葛树还在,现已长成参天大树。站在树下,想起三毛的一段文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从三毛故居出来,沿着老街走去,一幢大宅院撞进眼来,它就是老街上最豪华最气派的“李奎安故居”。跨进青石砌筑的门廊,一脚踩下去,竟是木质地板,悠悠作响,霎时有了旧时楼房的感觉。而那穿堂而立的四合院天井,环楼的雕梁画栋上满是栩栩如生的人与动物。布局雅致的房间,还有回廊相伴,行走其间,古韵悠然,这都彰显着原房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原房主人名叫李奎安(1879-1947年),名光文,别号葵庵居士,是民国时期重庆的三界(商界、政界、文化界)名人。这位跨界名人极富商业头脑,领衔重庆工商会会长多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硕果颇丰。 老街上,一处“孔香苑”留住了我的脚步,这里原是黄桷垭老街上最高档的饭店。因饭店老板得罪了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二小姐,饭店就被查封拍卖。孔二小姐轻松“竞得”饭店后,重新布置装修一番,更名为“孔香苑”,经营西餐、酒吧、歌舞厅,社会名流和外国使节等常来此惠顾。 老街上,还有张京营寨、涂山瓷铺、静庐、谢家大院等能说出历史的楼房,每一栋都有一个故事。这些都是黄桷垭老街的文脉、根源和财富,值得人们去品鉴和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