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2015, 寄语,南京、南京大屠杀!

国殇2015, 寄语,南京、南京大屠杀!

2015-12-13    05'17''

主播: 魔都walkman

76 4

介绍:
在轰轰烈烈的,铺天盖地的双十二之后,国殇悄然而至。 令我想到两个人 一位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1995年时她还是一位无法用中文与中国人沟通的华裔,却担起了帮助整个民族回忆近代史最悲惨一页的责任。她在痛苦中独自完成了调研,最后她的著作震动了整个世界,当然,除了两个地方:由于日本右翼的极力阻挠,张纯如的著作至今无法在日本出版。同时在中国大陆,由于张纯如的著作出版在1997年,那个万众一心发展经济的年代,这样一本从第一页就“滴着血泪,屈辱,充斥着痛苦的书”显然是不符合中国教育的节奏和中国普通百姓的审美。除了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外,张的著作实际影响恐怕不及赵本山的半部小品。 但是,国人的健忘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本书所承载的历史过于沉重,以至于张本人最终于36岁——一位作家的黄金年龄,饮弹自尽。 10年后,也就是南京大屠杀发生76年后,不知是什么道理,在除了南京人民以外的全国人民早已把这个夹在双12和圣诞节之间的、无足轻重的日子忘记得一干二净之后,政府又把这天定位国家公祭日。 但愿后辈不要如前人那般健忘! 一直记得的另一位是我的小学班主任,上小学时,第一次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她极力要求让我们班第一个进入万人坑的纪念馆,由于我当时发育快,班主任让我第一个带头走入纪念馆,她鼓励我“你是男生,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勇敢!”,还记得入口是下沉式的设计,第一个馆整体修建在万人坑里面,馆四面是玻璃,玻璃里是满满的一望无尽的尸骨... ... 在我身后有女生们的哭声,有人尿了裤子。而我的腿有些发抖,“但我是男生。”我这样鼓励自己,但赤裸的面对死亡,面对人性实在很难,对成人如此,更何况是对孩子。有了这次经历,在我后来的人生里很难再害怕起来。 这种恐惧是牢记还是遗忘呢?很难选择啊! 2014年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为女儿出版了传记:《张纯如》,副标题是: 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忘却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是中国政府送给日本右翼的,而我们自己似乎要好好体会下这句话! 欲正衣冠,以史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