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解143——辽与金 帝号粉 迨灭辽 宋犹存

三字经讲解143——辽与金 帝号粉 迨灭辽 宋犹存

2016-08-13    36'44''

主播: ww_echo

539 11

介绍:
正音第143讲摘要:请关注正音公众号,获得更多学习信息 20016-8-11 从隋朝一直读到元朝。 首先学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chuo2与行走有关系,右边本身是念liao2,发音有辽阔的感觉,本义是辽远,声母与声调都要读清楚。说文里就是远的意思。楚辞里“山修远其辽辽兮”。现在是辽宁省的简称。它也是个水的名字,古名叫“辽水”,现在叫“辽河”。在三字经里的“辽”指辽河流域的一群人所建的一个朝代,是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朝代被称为辽国。辽国是非常大的,疆域包括东北,现在的辽宁、吉林省属于辽国,到黑龙江,西北到蒙古,南到天津,燕门关一带。可以简称为北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土地,唐朝灭亡后,有五个朝代更替。梁唐晋时现在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晋的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把辽国土地变大的。石敬瑭称为“儿皇帝”,向契丹族称臣,认契丹国为父皇帝,自己为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建立后晋,必须跟原来的后唐的人争夺势力范围,得到契丹国的支持,向他称臣,并许诺将燕云以北的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在中国历史上石敬瑭的名声是很臭的,甘愿称臣,当时44岁的石敬瑭向34的契丹国王称儿子,这一点在历史上被的垢病。还有就是割让土地。燕云十六州北中国与南中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一直到元朝。实际上南与北中国分裂了几百年。后面契丹去了哪里了?后面基本是汉化了,契丹本是游牧民族,国土变大,与汉族的农耕民族融合到一起了。辽在文化、管理体制上以华夏文明融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了。在此,说说,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强权,文化是按道统去,强权是按正统,道统和正统不一样,从隋唐以来一直到五代,做皇帝的基本上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血统去做的皇帝。纷纷建立正统,辽国也是很明显,契丹族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由于石敬瑭把十六州给了契丹,变大了建立了辽国,游牧和农业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变成了华夏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举这个例子,说明文化和强权是两回事,有文化建立的政权,有很多就不是有文化的人建立政权。文化的力量把没文化的民族化掉了。汉族是融合的民族。举一个例子的话,两个人打仗,一个人非常有文化,一个人没有文化但很会打,最后是打横来的人胜了,胜了以后,没有文化的人没有办法,但他欣赏有文化的人,处处问有文化的人,权力不在有文化的人身上,但慢慢的会被有文化的人同化。 接下来学纷。 纷的字形,也是左右结构,左是mi,右边就念fen,合起来是念fen,称“异声字”,既表义又表声,意思是扎树马尾的丝麻织物,叫马尾韬,纷,马尾韬也。——《说文》。引申为祸乱、灾难,《汉书》“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 又引申为争执、纠纷。“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又引申为杂乱。“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纷,混乱无绪。三字经里用的非常准确。五代时期,建立辽朝,金朝,及一些小国,所以帝号纷,形势很复杂。辽国被灭时,宋朝依然存活。 犹字。、小篆与楷体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另外一边读尤,同一个发音,本来指一种猿类动物。说文:猶,愑属。尔雅:犹如麂,善登木。释文里还讲了犹的大小,“犹,五尺大犬也。”它怎么变了意思呢,要了解犹的习性,中国人经常用的方法,用习性代表意思。在史记里面,“犹豫未决”。犹的特点是性多疑,生性多疑。引申为还、仍然,杜甫诗里“犹得备晨炊”。三字经里也是这个意思。 明天把整个历史理一下。 附辽的小篆字体 (声明:以上文稿记录未经泰勒吴老师校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以录音为准。)